[发明专利]以钛铁渣为主料的六铝酸钙-尖晶石多孔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2826.X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7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赵惠忠;李轶翀;刘艳丽;冯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锦州国泰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44 | 分类号: | C04B35/44;C04B35/622;C04B38/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渣 主料 六铝酸钙 尖晶石 多孔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钛铁渣为主料的六铝酸钙‑尖晶石多孔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按活性氧化铝微粉∶天然菱镁矿的质量比为1∶(1~1.05)配料,于球磨机中球磨至粒度小于100μm,即得球磨粉料;按所述球磨粉料∶钛铁渣细粉的质量比为1∶(5~6)配料,置于球磨机中,外加所述球磨粉料与所述钛铁渣细粉之和的8~12wt%的聚乙二醇溶液,湿磨,再于110~200℃条件下干燥12~24小时,机压成型;然后将成型后的坯体置于马弗炉中,在空气气氛和1650~1750℃条件下保温3~5小时,冷却,制得以钛铁渣为主料的六铝酸钙‑尖晶石多孔陶瓷。本发明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和环境友好;所制备的六铝酸钙‑尖晶石多孔陶瓷具有使用稳定性好和材料强度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六铝酸钙-尖晶石多孔陶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钛铁渣为主料的六铝酸钙-尖晶石多孔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陶瓷是一种经高温烧成,内部具有大量彼此连通或孤立气孔的陶瓷材料。六铝酸钙是一种具有熔点高、导热系数低、化学稳定性好等优异的性能的新型材料,六铝酸钙多孔陶瓷具有良好的储热应用前景。目前,六铝酸钙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有机物烧失法、发泡法以及烧结法。
(1)有机物烧失法,如李胜等使用不同有机或含碳造孔剂制得六铝酸钙多孔陶瓷(李胜等.不同造孔剂对CA6-MA多孔材料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0,29(005):1021-1025.),其制品的气孔率及气孔大小虽易于控制,但有机物在烧失过程中容易污染环境。
(2)发泡法,如“一种六铝酸钙泡沫陶瓷的制备方法”(ZL201410560494.9)专利技术,该技术用Al2O3粉末和纳米碳酸钙通过热发泡法制备六铝酸钙泡沫陶瓷,所制得的陶瓷生坯孔隙率高,且六铝酸钙片状晶粒在高温下难以烧结,导致所制得的六铝酸钙泡沫陶瓷强度不高,原料中使用高纯纳米碳酸钙也提高了生产成本,发泡剂中残留的杂质也容易对产品造成污染。
(3)烧结法,如“一种六铝酸钙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CN201811595141.7)专利技术,该技术以ρ-Al2O3和碳酸钙粉末为原料,利用ρ-Al2O3于水反应生成的凝胶提供网状气孔,该方法虽环保且产品气孔率高,但是烧结法制得的六铝酸钙强度较低,所得产品强度不高。
此外六铝酸钙多孔陶瓷还可以预合成六铝酸钙作为原料制备,但市场上的六铝酸钙依旧存在价格高昂、因烧结制备的六铝酸钙不够致密导致强度不高的缺点(刘新彧等.博耐特(Bonite)—一种新型的合成致密CA6耐火原料[J].耐火材料,2006,40(1):60-64.)。
钛铁渣是铝热还原法生产钛铁合金产生的炉渣,由于钛铁合金生产中加入石灰作为造渣剂,该方法生产钛铁合金得到的钛铁渣为一种Ca(Al,Ti)12O19型固溶体,也被称为钛铝酸钙。其具有六铝酸钙型晶体结构且价格低廉,因其由熔融态冷却形成,相比烧结法制备的六铝酸钙密度更高,但是在其晶体结构中掺杂的三价Ti离子会因高温下氧化成四价钛离子从而破坏Ca(Al,Ti)12O19型固溶体的结构稳定,制约了将钛铁渣作为一种六铝酸钙源使用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的以钛铁渣为主料的六铝酸钙-尖晶石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以钛铁渣为主料的六铝酸钙-尖晶石多孔陶瓷强度高、稳定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步骤1、按活性氧化铝微粉∶天然菱镁矿的质量比为1∶(1~1.05),将所述活性氧化铝微粉和天然菱镁矿置于球磨机中,球磨至粒度小于100μm,即得球磨粉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锦州国泰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科技大学;锦州国泰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28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