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只对病原细菌有抑制作用、对病原真菌无抑制作用的蜡样芽孢杆菌N15-2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3278.2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0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邮洲;刘永锋;乔俊卿;左杨;张心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N25/30;A01N25/02;A01P1/00;C12R1/0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只 病原 细菌 抑制 作用 真菌 芽孢 杆菌 n15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防菌剂,其中有效活性成分由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N15‑2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生防菌只对病原细菌有抑制作用、对病原真菌无抑制作用;该生防菌剂是水剂,其组成与重量百分含量为:蜡样芽孢杆菌N15‑2:89.5‑99.8%;十二烷基磺酸钠:0.1‑10%;山梨酸钾:0.1‑0.5%。应用时,将上述水剂灌根用于防治大白菜软腐病和辣椒青枯病,水稻叶面均匀喷施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其优点是:通过引进对人畜安全的蜡样芽孢杆菌N15‑2,达到利用生防菌剂防治植物细菌病害;减少化学药剂用药量;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化学药剂在农产品中残留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防菌剂及其应用,尤其是一株蜡样芽孢杆菌N15-2及其在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细菌性病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其危害程度已超越病毒,成为仅次于真菌的第二大病害。由于细菌性病害预防措施复杂、传播方式多样、防治药剂缺乏,加上长期连作的种植模式,导致防治难度日益加大。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我国植物细菌性病害目前每年的发生面积在1.2亿亩次。细菌性病害是由病原细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青枯病、白叶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细菌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症状是腐烂、坏死、萎蔫和穿孔等。细菌性病害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害部位溢出细菌粘液,有明显恶臭味,是其主要特征。
生产上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主要依靠各种铜制剂(噻菌铜、王铜、氢氧化铜、络氨铜、柠檬酸铜、噻森铜、噻霉酮等)和少数几种抗生素(如农用硫酸链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等)。农用链霉素对多数细菌性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过去曾被广泛应用。2016年6月14日,我国最后一个农用硫酸链霉素登记证件到期,不再续展,这意味着农用硫酸链霉素正式退出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舞台,细菌性病害的防治也由其它药剂所取代。农业作物上禁用硫酸链霉素,主要原因是硫酸链霉素是人畜共用的抗生素,应用到作物上后,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畜体内,从而产生抗性风险。而铜制剂等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不仅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污染,而且直接增加农产品中有毒化学物质的残留,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为了达到有效防治细菌性病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目的,使用生物防治技术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多样性,通过在自然界释放或引进有益微生物,可持续控制植物病害。1950年以来国内外均开展了利用生防菌剂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研究,主要包括芽孢杆菌(Bacillus)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ds)两类生防菌。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豌豆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纯化后获得一株新颖的生防菌株N15-2。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生防菌株N15-2对生产上多种细菌病害(软腐病、青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黑腐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检测鉴定,根据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等实验数据综合分析,菌株N15-2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蜡样芽孢杆菌N15-2已于2021年1月6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入册,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5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2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