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化妆品的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3392.5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1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妙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789 | 分类号: | A61K8/9789;A61K8/49;A61Q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常芳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化妆品 茶多酚 提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化妆品的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属于植物提取工艺技术领域。它包括以下步骤:(1)前处理;(2)聚乙烯醇处理:转移到反应池内,并加入聚乙烯醇溶液进行浸泡,浸泡后清水冲洗;(3)烘干处理:转移到低温烘干箱中进行干燥;(4)粉碎处理:转移到粉碎机中进行破碎;(5)粗提取处理:转移到反应釜中,并加入酶液,酶解反应后,离心回收清液;(6)精提取处理:转移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中,回收茶多酚浆液;(7)二次提取处理:选择大孔吸附树脂进行杂质的吸附,并回收流出液;(8)冷冻干燥处理。经测试,茶多酚提取纯度、提取率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等参数均出现较好的显著性差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提取工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化妆品的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的,具有较全面的功效,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为20%-30%。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对胶原酶和弹性蛋白酶有抑制作用,可阻止弹性蛋白的含量下降或变性,维持皮肤弹性,达到防皱效果。茶多酚可吸收紫外线,减少黑色素的生长,对酪氨酸酶和过氧化酶有抑制作用,从而达到美白作用。多酚是一类在紫外线光区有强吸收性的天然产物,而且对人体无毒性。通过几种多酚和黄酮的复配,利用其紫外光区吸收的差异可得到广谱防晒的天然紫外吸收剂,起到减少皮肤黑色素的形成,防止皮肤老化的作用。
现有技术,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810334647.6,公开号:CN108272695B,公开了一种用于化妆品的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它包括原料处理、超声波处理、超临界CO2萃取、纯化等步骤。但经分析,上述专利存在诸多问题:原料处理时需要水浴加热、超声波处理时未考虑溶液的冷却散热、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过于复杂、缺少对原料的有效预处理步骤等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化妆品的茶多酚的提取方法,茶多酚提取纯度、提取率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等参数均出现较好的显著性差异。经初步测试,可作为抗氧化剂添加到化妆品中。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化妆品的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其步骤如下:
(1)前处理:准备茶叶,去除茶叶表面的杂质,并清洗晾干;
(2)聚乙烯醇处理:将步骤(1)前处理后的茶叶,转移到反应池内,并加入聚乙烯醇溶液进行浸泡,浸泡后清水冲洗;
(3)烘干处理:将步骤(2)聚乙烯醇处理后的茶叶,转移到低温烘干箱中进行干燥;
(4)粉碎处理:选择步骤(3)烘干处理后的茶叶,转移到粉碎机中进行破碎;
(5)粗提取处理:选择步骤(4)粉碎处理的茶叶,转移到反应釜中,并加入酶液,酶解反应后,离心回收清液;
(6)精提取处理:选择步骤(5)粗提取处理后的清液,转移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中,回收茶多酚浆液;
(7)二次提取处理:选择步骤(6)精提取处理后的茶多酚浆液,选择大孔吸附树脂进行杂质的吸附,并回收流出液;
(8)冷冻干燥处理:选择步骤(7)二次提取处理后的流出液,输送至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制粉,即可。
上述所述的用于化妆品的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中,
步骤(1)中茶叶的品种为勐海大叶茶;
步骤(1)中茶叶表面的杂质包括土粒、石粒、灰尘及泥沙,其去除的方式为采用风选机进行筛除;其中风选机的送风口的平均风速为0.90m3/s,其中风选机的内部风压为300Pa,其中风选机;其中风选机装入茶叶前需将同一个茶叶梗连有多个茶叶进行人工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妙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妙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3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时合成的光参量振荡装置
- 下一篇:肺功能监测评估设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