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HTTP协议多节点数据交互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3578.0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4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先东;朱静轩;郑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新网络信息安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刘跃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http 协议 节点 数据 交互 系统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数字信息传输技术领域,具体一种基于HTTP协议多节点数据交互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包括发送端,负责将数据传输至不同节点;接收端,负责将其他节点传输的数据写入Redis队列;业务逻辑系统,负责业务逻辑处理,并根据数据决定是否返回响应:需要返回时将数据传递给发送端,由发送端进行数据传输;否则继续处理Redis队列中其它数据;Redis队列,通过队列系统对接收端写入的流量数据进行削峰、排队。通过HTTP协议来完成多节点间的数据交互方案,对数据传输进行高并发时削峰操作,数据响应通过异步返回,减少响应和等待时间。业务系统和数据传递系统分开,具有底耦合和高内聚性,通过Redis队列提高系统业务逻辑处理系统的可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信息传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HTTP协议多节点数据交互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分布式、协作式和超媒体信息系统的应用层协议。HTTP是一个客户端(用户)和服务端(网站)之间请求和应答的标准,通常使用TCP协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传输速度的高速发展,分布式多节点业务处理系统被大规模应用。HTTP协议得以广范应用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正是因为它的发明,才奠定了当今社会万物互联,人们得以突破地理上和空间上限制与世界相拥,可以更高速、更便捷的获取想要的信息。因此一种简单便捷并被大部分人所了解的HTTP协议就成为了首选。通过HTTP协议来完成多节点间的数据交互方案,不再局限于一种特定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以面向更加广阔的开发者,专注于业务逻辑,大大提高开发效率。业务系统和数据传递系统分开,具有底耦合和高内聚性,通过Redis队列提高系统业务逻辑处理系统的高可用性。
目前已知多节点数据交换方式,为了解决传输和获取数据通常会使用自定义的报文格式,增加了技术壁垒,对于非系统级应用开发者来说难以一窥全貌,无法更好的掌握和利用。此种方式的通信效率低下且维护开发工作量大,随着项目的不断迭代研发,业务系统和通信数据间的耦合性越高,不再适用企业级项目开发,模块化不足,导致可维护的越来越低,维护成本越来越高。业务系统始终处于一个高耦合,低内聚的状态,业务逻辑和数据传递混合,进而导致系统独立性差。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HTTP协议多节点数据交互系统及其实现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HTTP协议的多节点间数据交互方案,将数据交互和业务逻辑系统分离。提供一个高内聚,低耦合,通过Redis队列系统进行数据流量削峰,保证系统得高可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HTTP协议多节点数据交互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发送端,负责将数据传输至不同节点;
接收端,负责将其他节点传输的数据写入Redis队列;
业务逻辑系统,负责业务逻辑处理,并根据数据决定是否返回响应:
需要返回,将数据传递给发送端,由发送端进行数据传输;
否则继续处理Redis队列中其它数据;
Redis队列,通过队列系统对接收端写入的流量数据进行削峰、排队。使业务逻辑系统不会再数据量过量的情况下导致系统崩溃
一种基于HTTP协议多节点数据交互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由节点1的发送端向节点2的接收端发送数据;
步骤2:节点2接收到数据以后写入到节点2的Redis队列中;
步骤3:由节点2的数据处理端进行监听Redis队列中,并进行数据处理。
优选的,步骤1中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新网络信息安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新网络信息安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5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