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据回溯的产品性能分析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3634.0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0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汇链通产业供应链数字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F16/9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蔡舒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翔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回溯 产品 性能 分析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数据回溯的产品性能分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执行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软件产品测试过程中的测试数据,将每一条采集到的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封装;所述数据封装过程包括:将所有的测试数据输入一个环状数值生成器,生成测试数据对应的环状数值,同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生成一个能够表征测试特征的数据特征值,将数据特征值作为数据封装后的数据头,将测试数据作为数据内容,将环状数值作为数据映射,将所述数据映射和所述数据内容构成数据体,将数据体和数据头作为数据封装后的得到的封装数据。其通过数据回溯来实现软件产品测试数据的快速获取和分析,以更高的效率完成产品性能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数据回溯的产品性能分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软件在人们生活中日益不可或缺,同时人们对应用软件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应用软件的性能测试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比较常见的应用软件性能检测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1.通过测试工具对应用软件进行性能测试。例如,采用性能测试的工具进行模拟测试。该技术手段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发现软件性能问题,但是,它依赖测试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数据模拟准确性和量级,并且测试出的性能问题无法快速定位问题的根源;
2.通过加强软件开发流程进行质量控制。例如,通过设计评审、编订代码规范、加强代码走查来及时发现应用程序的性能问题。但是,这些都需要人力手动来做。一方面这对生产流程及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数据回溯的产品性能分析方法及装置,其通过数据回溯来实现软件产品测试数据的快速获取和分析,以更高的效率完成产品性能分析;其能快速查询出每个版本的性能测试结果;快速比较出对不同版本的性能指标;能快速分析出性能优化效果等。节约了开发性能优化时间及测试性能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数据回溯的产品性能分析方法,所述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软件产品测试过程中的测试数据,将每一条采集到的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封装;所述数据封装过程包括:将所有的测试数据输入一个环状数值生成器,生成测试数据对应的环状数值,同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生成一个能够表征测试特征的数据特征值,将数据特征值作为数据封装后的数据头,将测试数据作为数据内容,将环状数值作为数据映射,将所述数据映射和所述数据内容构成数据体,将数据体和数据头作为数据封装后的得到的封装数据;
步骤2:构建一个树形网络结构的数据回溯树,将同一软件产品的每个封装数据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在数据回溯树中进行队列填充,每个封装数据都成为数据回溯树中的一个节点;
步骤3:在进行队列填充时,将每个封装数据的数据映射根据环状路由表,构建映射链,每个完整的映射链中所有的封装数据构成数据链;
步骤4:在进行软件产品性能分析时,发送数据回溯命令,该数据回溯命令中至少包括目标测试场景编号、目标测试结果和版本编号中的一项;对数据回溯命令进行数据分析,生成能够表征数据回溯命令的数据特征值,依据该数据特征值,在数据回溯树中进行第一次回溯,找到匹配该数据特征值的所有封装数据;
步骤5:依据步骤4中的所有封装数据中数据映射对应的数据链,进行第二次回溯,将数据链中的测试数据作为回溯结果,完成数据回溯;
步骤6:依据找到的回溯结果,进行产品性能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汇链通产业供应链数字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汇链通产业供应链数字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6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