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重复多次利用的森林大径材培育支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3833.1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9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明;陈国元;何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振明 |
主分类号: | A01G17/14 | 分类号: | A01G1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复 多次 利用 森林 大径材 培育 支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复多次利用的森林大径材培育支架系统,包括固定环组和设置在固定环组下方的支撑腿,固定环组由若干个弧形固定片组成,固定环组的纵向高度为20cm,弧形固定片为圆弧形,弧形固定片的两端固定设有连接耳,相邻的弧形固定片上的相邻连接耳彼此平行设置,弧形固定片一侧的连接耳上贯穿并固定设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内转动安装有调节杆,调节杆靠近相邻弧形固定片上相邻连接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紧固螺杆,紧固螺杆贯穿并螺纹安装在相邻的连接耳上,相邻弧形固定片上相邻的两个连接耳之间设有连接条板,连接条板贯穿并滑动安装有连接螺杆,连接螺杆的两端贯穿其对应端的连接耳并螺纹安装在连接耳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森林培育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重复多次利用的森林大径材培育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造林即通过人为方式在技术上要求根据林木生态适应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植树造林活动。人工造林只有把握住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及时抚育间伐、防虫治 病等生产环节,才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在无林地上建立新林的生产过程。
现有的森林大径材培育支架系统在操作过程中,在对培育树木进行固定时,往往无法对套设固定在树干上的固定环直径进行调整,同时当培育支架在完成使用后,难以再次重复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重复多次利用的森林大径材培育支架系统,能使用调节杆调节相邻弧形固定片彼此间距,实现固定环组固定孔径的调节,可实现不同粗细树木的培育支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重复多次利用的森林大径材培育支架系统,包括固定环组和设置在固定环组下方的支撑腿,所述固定环组由若干个弧形固定片组成,固定环组的纵向高度为20cm,所述弧形固定片为圆弧形,弧形固定片的两端固定设有连接耳,相邻的弧形固定片上的相邻连接耳彼此平行设置,所述弧形固定片一侧的连接耳上贯穿并固定设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内转动安装有调节杆,调节杆靠近相邻弧形固定片上相邻连接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紧固螺杆,紧固螺杆贯穿并螺纹安装在相邻的连接耳上,所述相邻弧形固定片上相邻的两个连接耳之间设有连接条板,所述支撑腿固定设在连接条板底部,连接条板贯穿并滑动安装有连接螺杆,连接螺杆的两端贯穿其对应端的连接耳并螺纹安装在连接耳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腿包括腿套,所述腿套顶部滑动安装有腿杆,腿杆固定安装在连接条板的底部,所述腿套上横向贯穿开设有若干纵向阵列分布的调节孔,所述腿杆上横向贯穿开设有通孔并与调节孔相匹配,调节孔与通孔内卡接设置有限位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设有尖形脚,尖形脚的顶端面的半径为200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腿套的长度为100cm,腿套的半径为20cm,所述支撑腿的最大长度为180c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耳的一侧固定设有加强板,调节杆、紧固螺杆和连接螺杆的端部均贯穿加强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杆的自由端固定设有调节端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固定片具体有四块,相对设置的弧形固定片之间最大距离为50cm,相对设置的弧形固定片之间最小距离为30c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固定片的内侧覆盖设置有缓冲保护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将弧形固定片依次贴附在树干上,使用连接螺杆将连接条板与两个连接耳进行连接,同时将调节杆末端紧固螺杆螺纹安装至相邻的连接耳上,依次每个弧形固定片支撑腿连接,最终实现对树木培育时的支撑,组成固定环组的弧形固定片可任意更换,实现该培育支架的多次循环使用,同时相邻弧形固定片可通过转动调节杆调节彼此间距,实现固定环组固定孔径的调节,可实现不同粗细树木的培育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振明,未经陈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8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