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施工台车及用于软硬交替复杂层状岩层隧道的水压爆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4227.1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2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洋;陈祥;任青阳;柯善剑;郑仕跃;关瑞士;刘春舵;彭文彬;周宴民;许汝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10 | 分类号: | E21D9/10;E21D9/00;E21B7/02;E21B15/00;F42D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德创至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5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施工 台车 用于 软硬 交替 复杂 层状 岩层 隧道 水压 爆破 方法 | ||
1.多功能施工台车,包括可前后移动且可沿一竖向轴周向转动的车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4)上定位有门架(7)、聚能管补给系统(C),所述门架(7)上还设有可沿该门架(7)竖向移动并定位的自动钻孔系统(A)、聚能管安装系统(B),其中,
所述自动钻孔系统(A)包括可移动定位于所述门架(7)上的移动机具一(11)、通过连杆机构定位于所述移动机具一(11)上的伸缩钻杆(17),该伸缩钻杆(17)用于钻设炮孔;所述聚能管安装系统(B)包括可移动定位于所述门架(7)上的移动机具二(12)、活动定位于该移动机具二(12)上且用于装载聚能管(25)的中空圆筒(21)、设于该中空圆筒(21)内用于调整所述聚能管(25)聚能方向的方向调节器(20)、将所述聚能管(25)推向所述炮孔的伸缩机构(19);所述聚能管补给系统(C)包括有设于所述车体(4)上且用于装载所述聚能管(25)的装载箱(27)、设于所述中空圆筒(21)侧部且可正对所述装载箱(27)的聚能管推出口的辅助筒(26)、设于所述车体(4)上且可将所述装载箱(27)内的聚能管(25)由所述聚能管推出口推向所述辅助筒(26)的推进机构(28)、设于所述辅助筒(26)内且可将其内聚能管(25)推向所述中空圆筒(21)的顶推器(29)、活动设于所述中空圆筒(21)侧壁上且用于打开后供所述辅助筒(26)内的聚能管(25)通往至所述中空圆筒(21)中的挡板(B-3);
所述门架(7)上分别具有与所述移动机具一(11)、移动机具二(12)相对应的齿轮(9)、导程杆(8),该齿轮(9)、导程杆(8)竖向布置于所述门架(7)上,所述移动机具一(11)、移动机具二(12)分别通过起升链条(10)与所述齿轮(9)、导程杆(8)形成闭合链条链轮机构,并在所述门架(7)上独立升降及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具一(11)上定位有机械臂(13),所述连杆机构一端铰接于该机械臂(13)上,另一端定位有钻具壳体(16),所述伸缩钻杆(17)定位于该钻具壳体(16)上,其中,所述连杆机构通过连接杆、旋转轴(14)形成一六轴驱动机构,且在所述钻具壳体(16)所在的连杆机构末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器(1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具二(12)通过多向调节球(18)定位所述中空圆筒(21),该中空圆筒(21)与所述辅助筒(26)平行相邻设置,且所述中空圆筒(21)的自由端部较所述辅助筒(26)的同向端部长;所述中空圆筒(21)的非自由端部设置有第二定位器(1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圆筒(21)内壁正对所述顶推器(29)位置上具有可将由所述辅助筒(26)推至该中空圆筒(21)内的聚能管(25)定位至所述方向调节器(20)上的第一聚能管定位器(B-1);所述方向调节器(20)内具有可对所述聚能管(25)进行方向精度调节控制的传感器(B-4);所述第一聚能管定位器(B-1)前方两侧具有辅助其对调整好方向的聚能管(25)进行位置稳定以便所述伸缩机构(19)可将该聚能管(25)轴向推送至所述炮孔的第二聚能管定位器(B-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箱(27)内具有可将竖向置于其内的聚能管(25)逐个转移至所述聚能管推出口位置的传动装置(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管(25)包括呈开环结构的聚能管主体,该聚能管主体轴向设有存放腔(2501),其中,所述聚能管主体主要由第一管壁(25-1)、第二管壁(25-2)组合而成,该第一管壁(25-1)、第二管壁(25-2)一侧分别通过阴阳定位齿咬合定位,另一侧形成有由所述阴阳定位齿咬合弧度来确定不同开口角度的自由开口(2503),所述第一管壁(25-1)、第二管壁(25-2)上分别径向具有向所述存放腔(2501)内设置的聚能穴(25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42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钨酸盐溶液中除钼的方法
- 下一篇:端子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