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拉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4854.5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2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夏佩佩;魏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妍(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线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拉线,其包括细长且具有柔性的线体以及设置在线体上的第一组织啮合组件和第二组织啮合组件。第一组织啮合组件以及第二组织啮合组件均包括多个组织啮合元件,组织啮合元件具有相对设置的小端和大端,第一组织啮合组件的组织啮合元件的小端均朝向线体的第一自由端,第二组织啮合组件的组织啮合元件的小端均朝向线体的第二自由端,组织啮合元件具有360°沿周向延伸的壁体,部分壁体沿组织啮合元件的径向向内凹陷形成引导壁。通过设置引导壁,有利于引导机体组织进入组织啮合元件的内腔中,提高组织啮合元件的啮合性能,从而可以提高提拉线的提拉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拉线。
背景技术
年龄和环境等因素会导致人体脸部软组织和骨骼容量萎缩,韧带逐渐松弛,浅表肌肉筋膜系统逐渐下垂。颧颊脂肪垫的松弛加之重力的作用,脸部表面组织表现出松垂、弹性减退、皱纹增加和沟槽形成加深等现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尤其对脸部的年轻化需求,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提高和保持脸部年轻化是通过一种微创手术将特制的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备的提拉线导入浅层软组织中,通过提拉线优良的提拉和力学平均分配作用将松弛的脸部软组织提拉复位。
CN103251433A公开了一种缝合线,包括细长柔性体以及多个组织啮合元件。细长柔性体为多股编织或纺织结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每个组织啮合元件限定有穿过它的孔,通过孔穿设在细长柔性体上。细长柔性体上设置有多个结,每个结均比孔大,结将连续布置的组织啮合元件保持在细长柔性体上。组织啮合元件限定有一个窄端和一个张开端,张开端及组织啮合元件内部的开放特征一起合作提供了组织啮合特性,使得缝合线植入后,可以支持、固定组织,从而起到对面部提升和造型的效果。
但是,设置结后,会使得细长柔性体在打结处应力增大,造成细长柔性体在打结处变形、断裂。特别地,当细长柔性体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时,在灭菌过程中,细长柔性体在打结处容易发生降解,使得细长柔性体整体强度降低,从而导致灭菌结束后,产品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另外,无法确保组织能够通过张开端进入到组织啮合元件内部,即,组织啮合元件内部可能无法提供啮合特性,从而使得缝合线的提拉能力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拉线,可以引导机体组织进入到组织啮合元件的内腔中,确保机体组织与内腔啮合,提高组织啮合元件的啮合性能,从而提高提拉线对机体组织的提拉能力。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拉线,所述提拉线包括细长且具有柔性的线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线体上的第一组织啮合组件和第二组织啮合组件,所述线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自由端以及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组织啮合组件以及所述第二组织啮合组件均包括多个组织啮合元件,所述组织啮合元件具有相对设置的小端和大端,所述小端的外径小于所述大端的外径,所述第一组织啮合组件的组织啮合元件的小端均朝向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组织啮合组件的组织啮合元件的小端均朝向所述第二自由端,所述组织啮合元件具有360°沿周向延伸的壁体,所述壁体围合形成两端贯穿的中空结构,使得所述小端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大端具有第二通孔,以及在所述组织啮合元件内形成有内腔,部分所述壁体沿所述组织啮合元件的径向向内凹陷形成引导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壁在周向上延伸的角度≤180°。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部分所述壁体沿所述组织啮合元件的径向向外凸起形成补偿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壁在周向上延伸的角度为180°,所述补偿壁在周向上延伸的角度也为180°,所述引导壁和所述补偿壁共同构成所述壁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壁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凸起和/或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的高度为0.01mm-0.5mm,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01mm-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妍(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童妍(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48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