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时高效污泥浓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5145.9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9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吴云生;安莹玉;魏臻;任少辉;关德群;陈云;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C02F11/122;C02F11/00;C02F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污泥 浓缩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时高效污泥浓缩系统,包括:总池体内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混合池、一次沉淀区和二次沉淀区,混合池顶部与一次沉淀区顶部连通,一、二次沉淀区之间通过导流墙分隔开,一、二次沉淀区的底部经导流墙下方的通过口连通;出水渠,设在总池体内的二次沉淀区上部,与二次沉淀区上部连通;进泥管与混合池内底部连通;出泥管与二次沉淀区内底部连通;搅拌器和加药布水器设在混合池内;加药布水器与加药管连接;曝气管,设在二次沉淀区内;污泥回流管连接在二次沉淀区与混合池之间;排气管与污泥回流管连接。该系统能加快污泥浓缩过程,减少污泥停留时间,降低臭气收集难度,实现了提高污泥脱水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环境友好的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时高效污泥浓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规模日益提升,污泥产量也相应增加。据统计,2019年我国污泥产量已超过5000万吨(以含水率80%计)。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水轻泥”,污泥处理处置没有与污水处理同步提升,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形势十分严峻。污水厂生化池产生的剩余污泥浓缩是污泥处理的第一步,浓缩是将污泥颗粒中一部分水从污泥中分离出来,从而降低后续污泥处理的规模及运行费用,一般剩余污泥含水率在99%~99.5%,经过浓缩之后含水率可以达到96~98%,如果按照剩余污泥含水率99%,浓缩后含水率98%计算,浓缩后的污泥体积就已减少为进泥体积的一半,所以减量非常明显。
目前污泥浓缩的方法主要有重力浓缩、机械浓缩及气浮浓缩等。重力浓缩本质上是一种沉淀工艺,属于压缩沉淀,通过拥挤和压缩过程,污泥浓度进一步提高,上层的上清液溢流排出,从而实现污泥浓缩。传统重力浓缩电耗少、缓冲能力强,应用比较广泛,但也存在着占地面积大(一般停留时间超过12h),易产生磷的释放(研究表明,污泥停留8h以上,磷释放速度大幅度加快),臭味大(厌氧产生臭气)等缺点。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短时高效污泥浓缩系统,能解决现有重力浓缩污泥的污泥浓缩池,所存在的占地面积大、易产生磷的释放以及臭味大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短时高效污泥浓缩系统,包括:
总池体、混合池、一次沉淀区、二次沉淀区、出水渠、导流墙、进泥管、出泥管、曝气管、污泥回流管、加药管、加药布水器、搅拌器和排气管;其中,
所述总池体内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所述混合池、所述一次沉淀区和所述二次沉淀区,所述混合池的顶部与所述一次沉淀区的顶部连通,所述一次沉淀区与所述二次沉淀区之间通过从上至下设置的所述导流墙分隔开,所述一次沉淀区与所述二次沉淀区的底部经所述导流墙下方的通过口相互连通;
所述出水渠,设置在所述总池体内的所述二次沉淀区的上部,与所述二次沉淀区的上部连通;
所述进泥管,与所述混合池内底部连通;
所述出泥管,与所述二次沉淀区内底部连通;
所述搅拌器,设置在所述混合池内;
所述加药布水器,设置在所述混合池内,与所述加药管连接;
所述曝气管,设置在所述二次沉淀区内;
所述污泥回流管,连接在所述二次沉淀区与所述混合池之间;
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污泥回流管连接。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时高效污泥浓缩系统,其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5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