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盘转换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5457.X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5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銮;沈叶江;张廷锴;成晓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16 | 分类号: | G06F13/16;G06F13/38;G06F13/40;G06F1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王思超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盘 转换 控制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盘转换控制器,该转换控制器包括:转换控制器两端设置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连接至少两个主机,所述第二接口用于连接硬盘,控制器芯片包括第一连接模块、第二连接模块、第三连接模块、内存模块和处理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和第二连接模块为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pcied模块,所述第三连接模块与第二接口连接的pcieh模块,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第二连接模块和第三连接模块均分别与内存模块和处理器连接。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将普通硬盘转换为具有双活功能的硬盘,提升了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和传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盘转换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固态硬盘的主流接口为M.2。M.2接口能够同时支持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I-E)通道以及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SATA),其中前者在提高速度方面更轻松一些,理论带宽10Gbps,可以说它也突破了SATA接口理论传输瓶颈。如今的M.2接口全面转向PCI-E 3.0x4通道,理论带宽达到了32Gbps,相比以往水准提升了很多,这也让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性能潜力大幅提升。另外,该接口固态硬盘还支持非易失性存储系统(Non-Volatile Memory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NVMe)标准,和现在的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AHCI)比较起来,通过新的NVMe标准接入的SSD,在性能提升方面非常明显。
在当下大数据传输的普及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越来越重要。而采用M.2接口的传统硬盘在数据传输发生中断后,无法实现数据传输的连续性,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盘转换控制器,以解决传统硬盘在数据传输发生中断后,无法实现数据传输的连续性,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效率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盘转换控制器,包括:
控制器芯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连接至少两个主机,所述第二接口用于连接硬盘,所述控制器芯片包括第一连接模块、第二连接模块、第三连接模块、内存模块和处理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和第二连接模块为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pcied模块,所述第三连接模块与第二接口连接的pcieh模块,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第二连接模块和第三连接模块均分别与内存模块和处理器连接。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转换控制器两端设置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连接至少两个主机,所述第二接口用于连接硬盘,控制器芯片包括第一连接模块、第二连接模块、第三连接模块、内存模块和处理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和第二连接模块为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pcied模块,所述第三连接模块与第二接口连接的pcieh模块,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第二连接模块和第三连接模块均分别与内存模块和处理器连接。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将普通硬盘转换为具有双活功能的硬盘,提升了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和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硬盘转换控制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硬盘转换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硬盘转换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54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