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面条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6323.X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6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巩发永;李静;蔡利;吴兵;易华平;甘国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7/109 | 分类号: | A23L7/109;A23L7/104;A23L29/30;A23L19/12;A23L27/40;A23L3/358;A23L29/00;A23L29/244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李玉兴 |
地址: | 615013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面条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条感官较好、断条率较低、蒸煮损失率较低的马铃薯面条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将小麦粉、马铃薯淀粉、挤压膨化马铃薯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基料,然后在基料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混匀后加和面水搅拌揉搓得到面团,将面团放入盆中,盖上保鲜膜,保持相对的湿度,静止18‑22min;面团发酵好后,调整压面机的缝隙,面团缓慢放入压面机中控制同一方向压片,反复折叠3~4次,最后将压好后的面条放入面条机中进行切条得到湿面条;把湿面条晾晒干燥得到马铃薯面条,利用本发明所述的马铃薯面条的加工方法加工出的马铃薯面条感官较好、断条率较低、蒸煮损失率较低,可以做到三者兼顾,面条品质较高。适合在食品领域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面条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马铃薯营养及其丰富,和小麦、水稻、玉米并称为全球四大主要粮食作物。据统计来看,2015年中国马铃薯栽种面积和产量大约占世界的1/4,是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近几年中国马铃薯总产量多次夺得全球第一,年栽植面积大约在7000万亩,年总产量6500万吨。世界上一大部分的人都把马铃薯作为主食。但在中国,马铃薯主要作为蔬菜食用,少部分用于工业原料生产,工业转化率很低。因此,提高主食食品的营养价值推动马铃薯主食化,是我们现在刻不容缓的事,为马铃薯资源的综合利用做贡献。面条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是国家食品行业里一大有力产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高的生活水准,人们对面条的类别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好多普通面制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马铃薯面条是指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马铃薯全粉或马铃薯淀粉,经过经原辅料预处理→和面→发酵→压片→切条→湿切面→干燥→切断→计量→包装→检验→成品面条,目前,关于马铃薯面条的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评判面条的品质,面条感官、断条率、蒸煮损失率,现有的马铃薯面条的加工方法加工出的马铃薯面条大都只能满足其中一个评判标准,无法做到三者兼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面条感官较好、断条率较低、蒸煮损失率较低的马铃薯面条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马铃薯面条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基料;所述基料由小麦粉、马铃薯淀粉、挤压膨化马铃薯粉混合而成,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如下:马铃薯淀粉15-25%,挤压膨化马铃薯粉15-25%,余量为小麦粉;
B、制备面团;将制得的基料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混匀后加和面水搅拌揉搓得到面团,所述添加剂包括谷朊粉、魔芋精粉、碳酸钠、食用盐;所述谷朊粉的添加量为基料重量的2-4%,所述魔芋精粉的添加量为基料重量的0.5-0.7%,所述碳酸钠的添加量为基料重量的 0.3-0.5%,所述食用盐的添加量为基料重量的1.3-1.5%,所述和面水的添加量为基料重量的 33-37%;
C、面团发酵;将面团放入盆中,盖上保鲜膜,保持相对的湿度,静止18-22min;
D、压片与切条;面团发酵好后,调整压面机的缝隙,面团缓慢放入压面机中控制同一方向压片,反复折叠3~4次,最后将压好后的面条放入面条机中进行切条得到湿面条;
E、干燥;把湿面条晾晒干燥得到马铃薯面条。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A中,所述马铃薯淀粉20%,挤压膨化马铃薯粉20%,余量为小麦粉。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B中,所述谷朊粉的添加量为基料重量的3%。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B中,所述魔芋精粉的添加量为基料重量的0.6%。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B中,所述碳酸钠的添加量为基料重量的0.4%。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B中,所述食用盐的添加量为基料重量的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昌学院,未经西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63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