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砟漏斗车风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7524.1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91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袁太红;李云霞;李旭英;赵祖兴;赵明;张春发;陈燕;刘文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7/28 | 分类号: | B61D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030027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斗 车风控 装置 | ||
一种石砟漏斗车风控装置,包括第一储风筒、第二储风筒、一对第一风动操作阀、第二风动操作阀和三个双向气缸;一对第一风动操作阀设于枕梁上盖板的一侧,第二风动操作阀设于枕梁上盖板的另一侧;第一储风筒和第二储风筒分别设于端板的两侧;三个双向气缸分别设于枕梁上盖板上,且每个双向气缸与一个底门机械传动装置相连接。第一储风筒和第二储风筒分别设于端板的两侧,这种位置设置方式不占用操纵室中部的空间,仅占用操纵室两侧的空间,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储风筒的体积和位置占用操纵室较大空间而导致的检修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货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石砟漏斗车风控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既有石砟漏斗车的操纵室的主要布置有三组风动操作阀2、储风筒1、三组双向气缸3和三组底门机械传动装置,每个风动操作阀控制一个双向气缸,每个双向气缸经一个底门机械传动装置带动石砟漏斗车的底门的开启和关闭,由于既有石砟漏斗车操纵室的空间小,因此三组风动操作阀、储风筒、三组双向气缸和三组底门机械传动装置的布置特别紧凑,现有技术中储风筒体积较大且设于操纵室的中间位置,往往占用操纵室内较大的空间,致使检修人员进入操纵室内部检修其他装置和配件时检修较为困难,影响检修效率。
因此,期待发明一种石砟漏斗车风控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储风筒的体积和位置占用操纵室较大空间而导致的检修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砟漏斗车风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储风筒的体积和位置占用操纵室较大空间而导致的检修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石砟漏斗车风控装置,所述风控装置设于石砟漏斗车的操纵室,所述操纵室包括枕梁上盖板和与所述枕梁上盖板相连接的端板,所述风控装置包括第一储风筒、第二储风筒、一对第一风动操作阀、第二风动操作阀和三个双向气缸;
所述一对第一风动操作阀设于所述枕梁上盖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风动操作阀设于所述枕梁上盖板的另一侧,每个所述第一风动操作阀的开门输出口与一个所述双向气缸的开门输入口相连通,每个所述第一风动操作阀的关门输出口与一个所述双向气缸的关门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风动操作阀的开门输出口与第三个所述双向气缸的开门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风动操作阀的关门输出口与第三个所述双向气缸的关门输入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储风筒和所述第二储风筒分别设于所述端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储风筒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储风筒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储风筒的出风口与所述一对第一风动操作阀和所述第二风动操作阀的进风口相连通;
所述三个双向气缸分别设于所述枕梁上盖板上,且每个所述双向气缸与一个底门机械传动装置相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风表;
所述风表设于所述枕梁上盖板上并与所述第二风动操作阀并排设置。
可选地,所述风表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储风筒的出风口相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操作阀座、第一上盖、第二操作阀座和第二上盖;
所述第一上盖盖设于所述第一操作阀座以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一对第一风动操作阀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所述第二上盖盖设于所述第二操作阀座以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二风动操作阀和所述风表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盖和所述第二上盖分别设有一对第一通孔和一对第二通孔;
每个所述第一风动操作阀的上部穿过一个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所述第一上盖的上方;
所述第二风动操作阀和所述风表的上部分别穿过一个所述第二通孔并延伸至所述第二上盖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操作阀座和所述第二操作阀座分别包括一对侧板、后立板和前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75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神经网络信息增强方法、装置及设备
- 下一篇:绿色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