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胞因子IL1F9在制备检测、预防和治疗肿瘤的产品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7746.3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6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钟波;王鹏;杨薇;董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G01N33/574;A61K45/00;A61K39/39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常海涛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胞因子 il1f9 制备 检测 预防 治疗 肿瘤 产品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细胞因子IL1F9在制备检测、预防和/或治疗肿瘤产品中的应用,其对IL1F9对于肿瘤尤其是肺癌和结肠癌的影响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IL1F9可作为肿瘤抑制的一个新靶点,有抑制IL1F9表达、降低和/或中和IL1F9的活性的功能的物质例如以鼠源的G12‑S191氨基酸片段做为抗原免疫兔子产生的抗IL1F9的多克隆抗体可以应用于制备抗肺癌、结直肠癌等的药物;另一方面,IL1F9可以应用于在制备肿瘤的检测试剂、检测肿瘤的芯片或试剂盒中,检测试剂、检测肿瘤的芯片或试剂盒以IL1F9作为是否患肿瘤的标记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具体涉及细胞因子IL1F9在制备检测、预防和治疗肿瘤的产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是人类面临的头号健康威胁,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和结直肠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并呈现出增速加快的趋势,已成为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吸烟、长期暴露于污染的空气中与所在工作场所暴露于致癌原是患肺癌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饮食习惯、卫生习惯以及炎症性肠病是患结直肠癌的主要风险因子。基于肺癌的生物学特征、治疗和预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分为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以上,主要包括腺癌和鳞癌。根据结直肠癌的病理特征可将结直肠癌分为肿块型、溃疡型和浸润型。根据组织学分类则可以分为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未分化癌、腺鳞癌和小细胞癌。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血细胞生成、细胞生长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众多细胞因子在体内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等方式发挥作用,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等多种生理特性,形成了十分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参与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细胞因子通过与其特异性的受体结合,会引发靶细胞内的信号级联反应,例如调节细胞发育、参与细胞的命运决定、启动细胞的死亡程序、促进血管生成等。并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过程中,细胞因子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可以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分布,激活或抑制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也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细胞的代谢组学、转录组学、表观组学特征,来发挥促进或者抑制肿瘤发生的功能。自1957年Lssac发现干扰素以来,迄今已经发现了200多种细胞因子。根据其功能可将细胞因子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造血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IL1F9属于白细胞介素1家族成员,其细胞特异性受体为IL36R(又名IL1RL2,interleukin-1 receptor like 2)。需要指出的是,在IL1F9-IL36R信号通路中还存在着一个受体拮抗蛋白IL1F5(又名IL36RA,interleukin-36 receptor antagonist),它可以与IL1RAcP(interleukin-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竞争性地结合IL36R来阻碍IL36R-IL36R-IL1RAcP复合体的形成进而阻断IL1F9下游信号通路。
发明内容
因为细胞因子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的表达模式,我们实验室前期进行了非小细胞肺癌小鼠模型肿瘤组织的单细胞测序研究。基于我们在小鼠肺癌模型中的研究,我们发现,Il1f9主要表达于嗜中性细胞(Neutrophils),少量表达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和表皮细胞(Epithelial cells)。Il36r主要表达于嗜中性细胞(Neutrophils)、表皮细胞(Epithelial cells)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目前关于IL1F9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屑病、T细胞发育方面,主要功能为促进炎症反应和T细胞发育活化方面,目前关于IL1F9在肿瘤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具体机制未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77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