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形椎间融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8074.8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4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郝定均;张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市红会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F2/3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71008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形 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形椎间融合器,包括:异形多孔体;所述异形多孔体由多个支撑单元规则排布相互连接形成,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中心和支撑小梁,多个支撑小梁与支撑中心连接且由支撑中心向外发散设置;所述异形多孔体包括用于分别与两侧椎体接触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异形多孔体中部具有贯穿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的植骨仓,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外部具有侧面,所述侧面包括依次连接的内弧形面、第一端面、外弧形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均为平面且相互成夹角。本发明异形椎间融合器能够很好的与脊椎复杂解剖形态与结构相匹配,提高临床骨愈合能力差的治疗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手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异形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老龄化进展加速,据统计年龄超过60以上的人群中,约60%发生退行性脊柱侧凸;它是由于非对称性的脊柱小关节及椎间盘退变,合并骨质疏松及压缩性骨折等造成的脊柱冠状面失衡,其定义为骨骼发育成熟的人群中,出现Cobb角10°的脊柱畸形。该类型患者突出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腰背部疼痛、疲劳;神经根受压迫造成的下肢放射痛、感觉障碍以及椎管狭窄发生的间歇性跛行,进展的侧后凸畸形等等,脊柱融合技术是解决退行性脊柱畸形的“金标准”,然而在由于退行性脊柱侧凸中大多数患者合并有骨质疏松症,椎体及椎间隙的楔形改变,导致的其终板几何形状与传统的椎间融合器不匹配,使得融合器受力不均,加之合并骨质疏松,老年人骨愈合能力较差,这样使得融合器易于发生下沉及融合失败。
然而,受传统工艺技术瓶颈的制约,内置物形状只能以比较规整的几何形状为主,很难制造出与脊椎复杂解剖形态与结构相匹配的内固定置入物,使得诸多临床治疗难题未能得到圆满解决。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椎间融合器不匹配易于发生下沉及融合失败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异形椎间融合器,该异形椎间融合器能够很好的与脊椎复杂解剖形态与结构相匹配,提高临床骨愈合能力差的治疗难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异形椎间融合器,包括:异形多孔体;
所述异形多孔体由多个支撑单元规则排布相互连接形成,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中心和支撑小梁,多个支撑小梁与支撑中心连接且由支撑中心向外发散设置;
所述异形多孔体包括用于分别与两侧椎体接触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异形多孔体中部具有贯穿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的植骨仓,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外部具有侧面,所述侧面包括依次连接的内弧形面、第一端面、外弧形面和第二端面;
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均为平面且相互成夹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内弧形面、第一端面、外弧形面和第二端面均由支撑小梁的端面或支撑中心端面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面、外弧形面和第二端面对应的最外侧均设置有平滑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面高于或低于第二端面;内弧形面外沿高于外弧形面外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异形多孔体的孔隙率70%-9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异形多孔体的孔隙率8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异形多孔体表面喷涂有抗氧化的纳米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单元为米字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异形多孔体的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上设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两个夹持槽和一个转轴槽,所述两个夹持槽形成在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上,所述转轴槽贯穿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并具有缺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异形多孔体由3D打印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市红会医院,未经西安市红会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80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色环保水性平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滴灌防堵塞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