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火灾防烟导流水幕系统及防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8120.4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3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龚红卫;蒋军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02 | 分类号: | A62C3/02;A62C2/08;A62C2/06;A62C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周琼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火灾 导流 水幕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建筑火灾防烟导流水幕系统及防烟方法,所述地面(15)、设置在地面(15)上的蓄水池(14)、设置在蓄水池(14)两端墙壁上的防火门套(11)和安装在该装置一侧墙壁上的消防控制器(1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门套(11)的顶部与房顶(1)贴合,所述房顶(1)位于防火门套(11)的内侧置有安装盒(2),所述安装盒(2)内设置有供水管(3),所述供水管(3)的一端与水幕发生装置连接,所述供水管(3)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该装置外侧的供水装置连接;
所述水幕发生装置通过支架(9)安装在防火门套(11)的侧壁上部,所述水幕发生装置包括稳流装置(4)、流量分配装置(6)和均流装置(7),所述流量分配装置(6)安装在稳流装置(4)的下部,所述均流装置(7)安装在分配装置(6)的两侧,所述在防火门套(11)的侧壁位于支架(9)的下侧安装有固定架(22),所述固定架(22)上安装有两个驱动电机(17),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转动辊(23)连接,所述转动辊(23)与均流装置(7)之间通过硬性导流体(5)连接,所述转动辊(23)上通过压板(8)安装有一组柔性导流体(12),一组所述柔性导流体(12)的底部均安装有磁铁(25),所述蓄水池(14)的顶部安装有栅格(19),所述栅格(19)的上表面中部安装有磁条(18),所述磁铁(25)的底部吸附在磁条(18)的上侧中部,所述消防控制器(16)通过导线与两个驱动电机(1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火灾防烟导流水幕系统及防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辊(23)的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21)与两个驱动电机(1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火灾防烟导流水幕系统及防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门套(11)的侧壁上安装有温度、烟雾探测器(10),所述温度、烟雾探测器(6)通过导线与消防控制器(1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火灾防烟导流水幕系统及防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3)位于安装盒(2)内侧的侧壁上安装有压力表、过滤器和流量控制阀,所述压力表和流量控制阀通过导线与消防控制器(1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火灾防烟导流水幕系统及防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2)上安装有支撑柱(20),所述支撑柱(20)上安装有轴承,所述转动辊(23)的两端分别插设在轴承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火灾防烟导流水幕系统及防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4)的底部安装有排污管道(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火灾防烟导流水幕系统及防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流体(12)为圆柱形结构,且柔性导流体(12)的侧壁上对称安装有密封条(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火灾防烟导流水幕的防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当温度、烟雾探测器(10)检测到烟雾时,利用消防控制器(16)启动两个驱动电机(17),两个驱动电机(17)带动转动辊(23)转动,转动辊(23)上的一组柔性导流体(12)下落,一组柔性导流体(12)的底部落至蓄水池(14)上部时,一组柔性导流体(12)底部的磁铁(25)吸附在栅格(19)中部的磁条(18)上;
S2:消防控制器(16)控制供水装置通过供水管(3)向水幕发生装置供水,水通过稳流装置(4)、流量分配装置(6)和均流装置(7)流入硬性导流体(5),水通过硬性导流体(5)流至柔性导流体(12)上,水在一组柔性导流体(12)上形成水幕,使防火门套(11)之间处于密封状态,能有效的阻隔高层建筑走廊中的烟气,并起到冷却周围空气的作用;
S3:水经过柔性导流体(12)后流入蓄水池(14)内,最后通过排污管道(13)排出。
S4:火灾扑灭后,利用消防控制器(16)控制两个驱动电机(17),两个驱动电机(17)带动转动辊(23)转动,将柔性导流体(23)缠绕收回至转动辊(2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81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