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8144.X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5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芝;常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9/10;A61K35/583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蔡文雅 |
地址: | 450046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缺血性 中风 恢复期 气虚 血瘀证 中药 | ||
本发明涉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中药,可有效解决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太子参9‑18g、黄芪30‑60g、当归12‑21g、赤芍18‑30g、丹参12‑21g、乌梢蛇9‑15g、生姜3‑6g和大枣3‑6g,本发明配伍科学合理,原料丰富,服用方便,效果好,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效,可有效用于治疗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的患者,是治疗中风药物上的创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别是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中药。
背景技术
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饮食、生活习惯改变及人口老龄化,中风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缺血性脑卒中若未及时准确有效治疗可能遗留语言及运动功能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的家庭经济负担。结合CT/MRI等现代影像学结果,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脑梗死)和出血性中风(脑出血),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的大多数。中风恢复期指发病后2周至半年,是恢复的关键期,该期若能及时有效的干预,能有效减轻中风后遗症程度,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对中风恢复期具有较好的疗效。因此,发明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中药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中药,可有效解决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用药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太子参9-18g、黄芪30-60g、当归12-21g、赤芍18-30g、丹参12-21g、乌梢蛇9-15g、生姜3-6g和大枣3-6g,将上述原料药物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头煎先用大火(武火)煮沸,再用小火(文火)保持沸腾25-35分钟,至药液剩余200-300ml,倒出,二煎再次加水,刚浸过药面即可,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文火)保持沸腾25-35分钟,至药液剩余200-300ml,倒出,两次煎出液混合后,即得。
本发明配伍科学合理,原料丰富,服用方便,效果好,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效,可有效用于治疗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的患者,是治疗中风药物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太子参10g、黄芪31g、当归13g、赤芍19g、丹参13g、乌梢蛇10g、生姜4g和大枣4g,将上述原料药物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头煎先用大火(武火)煮沸,再用小火(文火)保持沸腾25-35分钟,至药液剩余200-300ml,倒出,二煎再次加水,刚浸过药面即可,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文火)保持沸腾25-35分钟,至药液剩余200-300ml,倒出,两次煎出液混合后,即得。
实施例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太子参13g、黄芪45g、当归16g、赤芍24g、丹参16g、乌梢蛇12g、生姜4.5g和大枣4.5g,将上述原料药物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头煎先用大火(武火)煮沸,再用小火(文火)保持沸腾25-35分钟,至药液剩余200-300ml,倒出,二煎再次加水,刚浸过药面即可,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文火)保持沸腾25-35分钟,至药液剩余200-300ml,倒出,两次煎出液混合后,即得。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河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81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