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员和资产定位管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9679.9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9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美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瑞力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G01S19/14;G01S19/48;G16Y40/6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添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1 | 代理人: | 于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员 资产 定位 管理 系统 方法 | ||
一种人员和资产定位管理系统,由人员定位标签、资产定位标签、定位基站或北斗/GPS卫星定位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管理软件系统构成。其利用定位基站或北斗/GPS卫星定位系统对人员定位标签和资产定位标签进行高精度定位,并通过判断相同时刻或一定时间范围内,人员定位标签和资产定位标签处于同一面积或体积空间范围内,或者系统预设的规则区域范围内,来确定当前资产使用人员、资产管理人员的身份,然后结合系统中设置的对应操作权限信息,来确认当前资产使用人员、资产管理人员对目标资产使用的合法性,从而提升资产管理的安全性。一种人员和资产定位管理方法为,应用于所述的人员和资产定位管理系统上,对资产使用过程进行全流程管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员和资产定位管理系统和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高精度室内外一体化定位,实现资产和资产使用人员、资产管理人员之间的时间及空间位置关联绑定,从而进行人员和资产管理,提升资产管理安全性和管理效率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是既移动互联网之后,信息化智能化向全社会纵深拓展的下一个关键路径,将进一步大幅度提升社会生产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基于高精度位置信息的应用是物联网的核心应用场景,据相关机构研究数据表明,未来70%以上的物联网节点设备将会具备位置信息。
在企业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领域,传统的信息化手段,将人员和资产管理从纸制化管理变成电子化管理,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信息化系统中,对资产、特别是贵重资产的管理,更多的是采用静态管理方式,既将资产信息统一录入到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系统存储了资产某个时刻的状态,而对资产使用过程无法做到实时动态的跟踪监控。在资产录入、资产领用、资产流转、资产归还、资产盘点等过程中,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去进行维护,管理过程缺乏有效智能化的监督跟踪手段。以下举例说明,在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中,资产的领用环节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
a)资产实际存储位置发生了变化,信息化系统维护端,没有及时手动同步变更,领用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查找资产;
b)通过资产管理系统申请资产领用的人员,可能与实际领用的人员不一致,出现代领、甚至冒领的情况,给资产管理带来安全隐患;
c)部分重要资产的领用,需要资产管理人员现场确认,可能出现管理人员未有尽职履责,从而无法做到对管理流程执行过程的有效监督和追溯,形成管理漏洞。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人员和资产定位管理系统及方法,将传统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与物联网高精度室内外一体化定位技术融合,对资产使用人员、资产管理人员人员进行实时高精度定位,获取资产和资产使用人员、资产管理人员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确认的当前资产使用人员、资产管理人员身份,实现资产使用全流程的跟踪管理,提升资产管理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发明内容
一种人员和资产定位管理系统,由人员定位标签、资产定位标签、定位基站或北斗/GPS卫星定位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管理软件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员定位标签,为用于人员携带,存储了资产使用人员、资产管理人员特征信息,并可通过发射、接收无线信号,以及配合布设的定位基站或者北斗/GPS卫星系统,实现资产使用人员、资产管理人员空间定位的电子设备,
所述资产定位标签,为固定安装于资产之上,存储了资产的特征信息,并可通过发射、接收无线信号,以及配合布设的定位基站或者北斗/GPS卫星系统,实现资产空间定位的电子设备,
所述定位基站能通过接收、发射无线信号采集其覆盖区域范围内的人员定位标签和资产定位标签的特征信息,并计算标签所处位置,
所述网络通信系统为蜂窝无线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构成的数据通信网络,用于传送人员定位标签和资产定位标签的特征信息,以及标签位置信息到管理软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瑞力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瑞力物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96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