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岸电电缆快速对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0182.4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4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耿攀;辛浩东;刘勇奇;许晓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629;H01R3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成秋丽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电缆 快速 对接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岸电电缆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船舶岸电电缆快速对接结构,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三个连接线,各个连接线上设置有接头,所述电缆本体的下方设置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上转动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上固定有推动把手,所述安装箱上设置有三个卡槽,三个所述卡槽与三个连接线相互匹配设置。本发明在岸电电缆安装的过程中,自主形成对连接线接头上杂质清理的装置,不再需要手动进行擦拭,便于岸电电缆的安装连接操作,且还可以通过扇叶的转动,形成水分清理装置,在电缆对接的过程中同步将连接线上接头可能存在的水分进行清理,避免接头上的水分造成电缆连接出现短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岸电电缆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船舶岸电电缆快速对接结构。
背景技术
岸电电缆在不使用时需要将其卷在电缆绞车上,在岸电电缆收卷的过程中,水下受力收卷拉动的电缆常会出现与船、地面发生摩擦,因此在岸电电缆再次对接使用时,需要将线缆上因拖拽及与地面摩擦产生的杂质进行清理,现有的岸电电缆接头杂质清理的方式时人工手动进行擦拭,操作较为不便,降低了岸电电缆对接的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岸电电缆快速对接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舶岸电电缆快速对接结构,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三个连接线,各个连接线上设置有接头,所述电缆本体的下方设置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上转动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上固定有推动把手,所述安装箱上设置有三个卡槽,三个所述卡槽与三个连接线相互匹配设置,所述防护板与安装箱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三个挤压块,所述安装箱的内部通过两个固定板将安装箱的内部分割成三个操作腔,各个所述操作腔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连接线接头的下方,各个所述操作腔的内部通过复位装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接头杂质清理的杂质清理装置及接头水分清理的水分清理装置,所述安装箱的内部设置有便于维修的调整装置。
具体的,所述复位装置由滑动杆、固定杆及第一弹簧组成,所述固定杆固定在支撑板底部的侧壁上,所述滑动杆滑动连接在固定杆上,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与安装箱的内壁相固定,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固定杆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安装箱的内壁相固定,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板的下端面相固定。
具体的,所述杂质清理装置由第一L型板、弧形块、圆杆、安装块、第二弹簧、安装板、弧形槽及清理刷组成,所述第一L型板固定在支撑板的侧壁上,所述弧形块固定在第一L型板的侧壁上,所述圆杆滑动连接在操作腔上,所述安装块滑动连接在圆杆上,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圆杆的侧壁上,所述安装板固定在安装块上,所述弧形槽设置有多个,各个所述弧形槽设置在安装板的侧壁上,且各个弧形槽位于弧形块的下方,所述清理刷固定在安装板的侧壁上,所述清理刷位于连接线接头的下方。
具体的,所述水分清理装置由斜面、方形板、转轴、齿轮、扇叶、齿条、条形块、传动杆、第三弹簧及出气孔组成,所述斜面开设在第一L型板上,所述方形板固定在操作腔的内壁上,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方形板上,所述齿轮固定在转轴的侧壁上,所述扇叶固定在转轴远离方形板的一端,所述齿条设置在操作腔的内部,所述齿条与齿轮相互啮合设置,所述条形块固定在齿条的侧壁上,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在条形块上,所述传动杆与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位于斜面的下方,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传动杆的侧壁上,所述出气孔开设在安装箱上,所述出气孔与操作腔相通设置。
具体的,所述调整装置由推动杆、第二L型板及第四弹簧组成,所述推动杆滑动连接在安装箱上,且推动杆贯穿两个固定板设置,所述第二L型板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L型板分别固定在三个操作腔内部推动杆的侧壁上,所述第四弹簧套设在推动杆的侧壁上,所述第四弹簧的一端与推动杆的一端相固定,所述第四弹簧的另一端与安装箱外部的侧壁相固定。
具体的,各个所述操作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海绵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01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