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粽叶味水仙茶的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0200.9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0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柳义发;吴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国晟义发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陈斌 |
地址: | 363300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粽叶味 水仙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粽叶味水仙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将鲜叶铺开在竹筛上于室外的日光下萎凋,日光强度3万‑5万LX,照射时间0.5‑1.5h,然后放置进室内做青间摊凉20‑40min;②做青,至少进行三次摇青,同时在相邻两次摇青之间做一次摊青,第一次摇青摇3‑4min,50‑80r,摊青1‑2h;第二次摇青摇7‑9min,160‑220r,摊青2‑3h;第三次摇青摇13‑17min,200‑400r,摊青3‑5h;③杀青;至少分三日摊青,摊青时长分别为:7‑9h、13‑15h、22‑24h;④揉捻;⑤初烘干,暖风烘干,暖风温度为35‑45℃,烘干时间1‑2h;⑥分选;⑦炭焙;利用特殊的工艺制备香气更为鲜明和浓郁,有益成分更易浸出的粽叶味水仙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粽叶味水仙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武夷水仙茶是指用水仙品种的茶树鲜叶制成的乌龙茶,为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在当地有最高的销量和产量。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北部地区的武夷山市,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青茶类,又叫乌龙茶。1985年国家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将水仙列为国家级茶树优良品种。水仙茶树为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其茶青的茶梗粗壮,节间长,叶张肥厚,鲜叶含水量高的特点,所以加工工艺上与其他武夷岩茶有一定区别,如萎凋时间更长,做青程度更重等。其外形不同于闽南的铁观音,为较粗大的条索形,是闽北乌龙茶的代表。因武夷岩茶发酵程度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具有三红七绿的品质特征,属半发酵茶。
水仙茶滋味醇和,香气清幽带兰花香。经试验研究表明,武夷岩茶中只有微量的可溶性糖,是一种低热量的饮料,此外,武夷水仙茶还有降脂减肥、消除疲劳、预防龋齿、利尿排毒、助消化、抗菌抑菌、抗癌和增强免疫力、抗衰老、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降血糖、预防辐射等等众多的保健功效,是深受大众欢迎的一种健康饮品。在武夷水仙茶的加工中萎凋、做青、焙火都是其制作工艺的核心工序,对茶叶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粽叶味水仙茶的制作工艺,利用特殊的工艺制备香气更为鲜明、浓郁和长久,有益成分更易浸出的粽叶味水仙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粽叶味水仙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鲜叶铺开在竹筛上于室外的日光下萎凋,日光强度3万-5万LX,照射时间0.5-1.5h,然后放置进室内做青间摊凉20-40min;
②做青,至少进行三次摇青,同时在相邻两次摇青之间做一次摊青,第一次摇青摇3-4min,50-80r,摊青1-2h;第二次摇青摇7-9min,160-220r,摊青2-3h;第三次摇青摇13-17min,200-400r,摊青3-5h;
③杀青;至少分三日摊青,摊青时长分别为:7-9h、13-15h、22-24h;
④揉捻;
⑤初烘干,暖风烘干,暖风温度为35-45℃,烘干时间1-2h;
⑥分选;
⑦炭焙。
其中,在步骤②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摇青过程中向茶叶均匀喷洒水雾,雾滴粒径小于100um,断续喷洒。
其中,在步骤⑦的炭焙之前或过程中,对茶叶进行通脉冲电流破壁处理。
其中,所述炭焙工序中使用一炭焙装置进行炭焙,所述炭焙装置包括一两端开放的筒形置炭架和一筒形置茶架,所述置炭架和置茶架同轴套设,所述置茶架套设在置炭架内且与置炭架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置炭架包括外壁、内壁以及由所述外壁和内壁围合成的环形置炭腔;所述置炭腔内放置炭块;所述内壁为网状多孔结构;所述置茶架为网状多孔结构且为导电体;所述置炭架和置茶架分别绕其中心轴线做自转。
其中,所述外壁的一端沿其圆周设置有一环形的细缝出风口;由所述细缝出风口向外吹出高速空气形成环形风圈,所述细缝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置炭架的中心轴线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国晟义发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国晟义发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02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