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焦镜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2473.7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5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郭跃武;徐航宇;侯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沂普光电(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G02B13/16;G02B13/24;G03B21/14;G03B2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甄丹凤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镜头 系统 | ||
1.一种短焦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镜头组,所述镜头组安装于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主安装镜筒(16)及镜片调节机构,所述镜片调节机构连接安装于主安装镜筒(16)上用以带动镜头组中的一组或多组镜片在主安装镜筒(16)的中轴线上移动;
所述镜头组包括沿主安装镜筒(16)的中轴线从图像入射侧到图像出射侧依次设置的折射透镜组及非球面反射镜(14),所述折射透镜组包括由图像入射侧到图像出射侧方向依次设置的:
可在所述中轴线方向前后移动的后群透镜组,所述后群透镜组包括沿中轴线由图像入射侧到图像出射侧方向依次设置的光焦度为正的第一后透镜(1)、光焦度为正的第二后透镜(2)、光焦度为负的第三后透镜(3)、光焦度为正的第四后透镜(4)、光焦度为负的第五后透镜(5)及光焦度为正的第六后透镜(6),所述第二后透镜(2)与第三后透镜(3)胶合固定至一体,所述第五后透镜(5)及第六后透镜(6)胶合固定至一体;
中群透镜组,所述中群透镜组包括沿中轴线由图像入射侧到图像出射侧方向依次设置的光焦度为正的第一中透镜(7)、光焦度为负的第二中透镜(8)及光焦度为正的第三中透镜(9),所述第一中透镜(7)与第二中透镜(8)胶合固定至一体,所述第三中透镜(9)可在所述中轴线方向前后移动;
在所述中轴线方向固定设置的前群透镜组,所述前群透镜组包括沿中轴线由图像入射侧到图像出射侧方向依次设置的光焦度为正的第一前透镜(10)、光焦度为正的第二前透镜(11)、光焦度为负的第三前透镜(12)及光焦度为负的第四前透镜(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焦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群透镜组的焦距为20mm~30mm,所述中群透镜组的焦距为400mm~440mm,所述前群透镜组的焦距为-170mm~-150mm,所述非球面反射镜(14)的焦距为15mm~2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短焦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透镜(1)、第二后透镜(2)、第三后透镜(3)、第四后透镜(4)、第五后透镜(5)、第六后透镜(6)、第一中透镜(7)、第二中透镜(8)及第三中透镜(9)、第一前透镜(10)、第二前透镜(11)及第三前透镜(12)均为玻璃球面透镜,所述第四前透镜(13)为塑胶非球面透镜,所述非球面反射镜(14)由塑胶材质制成,所述非球面反射镜(14)的俯仰角度可调且该非球面反射镜(14)可沿中轴线方向进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焦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透镜(2)的色散系数大于第三后透镜(3)的色散系数,所述第五后透镜(5)的色散系数大于第六后透镜(6)的色散系数,所述第二后透镜(2)的色散系数与第三后透镜(3)的色散系数的差值及所述第五后透镜(5)的色散系数与第六后透镜(6)的色散系数的差值落在40~5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焦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前透镜(13)与非球面反射镜(14)的表面形状满足以下方程:
其中,在公式中,参数c为半径所对应的曲率,r为径向坐标其单位和透镜长度单位相同,k为圆锥二次曲线系数;当k系数小于-1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双曲线,当k系数等于-1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抛物线;当k系数介于-1到0之间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椭圆,当k系数等于0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圆形,当k系数大于0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扁圆形;β1至β8分别表示各径向坐标所对应的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焦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调节机构包括后群调节部、中群调节部及反射调节部,所述主安装镜筒(16)的圆周壁上均布开设有多组导向斜槽(161),所述后群调节部及中群调节部均与导向斜槽(161)进行连接配合分别用以调节后群透镜组与第三中透镜(9)在中轴线上的前后位移,所述反射调节部均安装于主安装镜筒(16)的一端部用以安置调节非球面反射镜(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沂普光电(天津)有限公司,未经沂普光电(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24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