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鲳完全摄食颗粒饲料的驯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3449.5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6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鼎元;柴学军;王跃斌;阮泽超;张燕;徐善良;王亚军;王丹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识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75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完全 摄食 颗粒饲料 驯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银鲳完全摄食颗粒饲料的驯化方法,是在银鲳鱼苗开口摄食至完全摄食喂颗粒饲料期间投喂生物饵料轮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且在孵化后21‑25日龄时投喂粒径为0.20‑0.30的漂浮型颗粒饲料,在孵化后26‑35日龄投喂粒径为0.35‑0.40mm的漂浮型颗粒饲料,在孵化后36‑42日龄添加投喂粒径为0.45‑0.50mm的缓沉型饲料,在43日龄后停止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而只投喂颗粒饲料。所述的方法,是在饵料中添加从银鲳中筛选的抗菌肽。本发明的方法通过调节银鲳人工育苗及养殖期间生物饵料、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种类、投喂时间,从而有效解决了目前银鲳人工育苗存在的缺陷,通过调整生物饵料与颗粒饲料的投喂时间和比例,有效减少了银鲳幼鱼消化道胀气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驯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银鲳完全摄食颗粒饲料的驯化方法。
背景技术
银鲳(Pampus argenteus)肉厚刺少味佳、营养丰富,因其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已成为我国名贵的海产品。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过度捕捞其资源量出现明显下降,海洋捕捞产量长期维持零增长,加之海洋环境逐年恶化,银鲳资源衰退更为迅速。
目前银鲳人工育苗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银鲳对颗粒饲料利用不高、全池泼洒人工饲料会造成幼鱼消化道胀气,以及团状料投喂对水质影响较大、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银鲳完全摄食颗粒饲料的驯化方法,从而解决银鲳幼鱼对人工颗粒饲料利用率低的问题,降低了银鲳养殖成本、改善了养殖水体的环境以及银鲳幼鱼消化道胀气的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银鲳完全摄食颗粒饲料的驯化方法,是在银鲳鱼苗开口摄食至完全摄食喂颗粒饲料期间投喂生物饵料轮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
更具体的,是在孵化后5-26日龄投喂轮虫,孵化后15-42日龄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
且在孵化后21-25日龄时投喂粒径为0.20-0.30的漂浮型颗粒饲料,
在孵化后26-35日龄投喂粒径为0.35-0.40mm的漂浮型颗粒饲料,
投喂时将粒径为0.35-0.40mm的漂浮型饲料与丰年虫无节幼体进行搅拌混合后,于全池均匀泼洒,保持水体内丰年虫无节幼体密度为0.5-1个/ml;
在孵化后36-42日龄,添加投喂粒径为0.45-0.50mm的缓沉型饲料直至完成驯化;
另外在每天的中午及晚间饲料投喂完毕后于水体内补充丰年虫无节幼体;使水体中丰年虫的密度为0.5个/ml;
在43日龄后停止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而只投喂颗粒饲料。
为了减少致病性细菌对银鲳幼鱼的感染,在饵料中添加从银鲳中筛选的抗菌肽;
所述的抗菌肽,其一种具体序列如下(SEQ ID NO:1):RRKRLNRGLRLLQRKQSLKRKAK。
本发明的方法通过调节银鲳人工育苗及养殖期间生物饵料、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种类、投喂时间,从而有效解决了目前银鲳人工育苗存在的缺陷,通过调整生物饵料与颗粒饲料的投喂时间和比例,有效减少了银鲳幼鱼消化道胀气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养殖银鲳饵料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2020年4月-7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轩渔业科技岛基地开展了银鲳育苗颗粒饲料驯化实验。
1、银鲳苗种来源及养殖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宁波大学,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34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微镜锁焦系统
- 下一篇:一种接口安装自适应的智能消防栓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