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层建筑竖向变形施工监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4540.9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9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龚剑;房霆宸;赵一鸣;吴联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E04G21/00;G06Q50/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层建筑 竖向 变形 施工 监控 方法 | ||
本发明的一种超高层建筑竖向变形施工监控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针对现有超高层建筑施工控制采取的正向计算方式,正向计算结果与实际高程存在较大误差,导致楼层建造无法达到预期设计高程的问题。步骤如下:计算每个施工阶段下所施工各楼层的混凝土自重,并基于正向计算方法计算得到超高层建筑各施工阶段对应的理论补偿变形值,计算超高层建筑的单位自重下的压缩变形值,建立超高层建筑的实际收缩徐变曲线,依据实际收缩徐变参考曲线和实际压缩变形参考值计算后续施工阶段各楼层的高程补偿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竖向变形施工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涌现大量超高层建筑,即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及公共建筑,当超高层建筑设计高度超过300m时,施工期间的竖向变形将影响最终设计高程的实现,影响因素可描述为:
(1)在上部楼层施工完成后,当前楼层将相应产生一定的压缩变形;
(2)在当前楼层发生压缩变形的情况下,上部楼层将相应向下产生一定的竖向刚体变形。
上述因素将导致按照给定的设计高程值施工各楼层时,实际施工完成的楼层高度将普遍低于设计高度,进而导致结构次内力的出现,而且实际楼层净高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超高层建筑施工控制采取了正向计算的方式,“正向计算”指基于有限元计算理论进行的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分析。具体而言,求出每个楼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上部楼层重力以及下部楼层压缩变形产生的阶段性变形值,并将此变形值反馈到楼层标高的调整过程中,通过楼层立模的预抛高方式,使得每个楼层在施工完成后恰好达到预期的设计高程值和楼层净空高度。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楼层收缩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等特性与“正向计算”过程中采用的预设值有较大的差异性,使得正向计算结果(指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分析得到的各楼层补偿变形量)相较实际高程有较大偏差,一般在超高层建筑设计高度为300m时,预期高程和实际高程的偏差值可能达到5~10cm,导致各楼层实际净高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超高层建筑施工控制采取的正向计算方式,正向计算结果与实际高程存在较大误差,导致楼层建造无法达到预期设计高程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竖向变形施工监控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超高层建筑竖向变形施工监控方法,步骤如下:
S1:按照超高层建筑的楼层划分施工阶段,第
S2:计算超高层建筑前n层各楼层的单位自重下的压缩变形值,并将其平均值作为超高层建筑的实际压缩变形参考值Δ
S3:在超高层建筑第n+1楼层至第m楼层对应的各个施工阶段中分别测量第n楼层的高程变化值,分别计算得到第n楼层单位自重所对应的收缩徐变的影响值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45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结构智能套筒灌浆装置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码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