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由调节深度的防脱落防渗液的腹膜插管引流器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5378.2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2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孙皓月;叶毅;林乐;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张业放 |
地址: | 32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 调节 深度 脱落 防渗 腹膜 插管 引流 器具 | ||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可自由调节深度的防脱落防渗液的腹膜插管引流器具,其包括插管、固定壳体、固定囊和囊管;插管具有引流通道,固定壳体固定在插管的中部位置,将插管从前中后分为引流部、调节部和预留部,固定壳体中部设置有调节轮,调节部靠近预留部的一段设置有调节齿,调节轮与调节齿相啮合,插管能在调节轮的调节下与固定壳体相对移动;通过可自由调节深度的防脱落防渗液的腹膜插管引流器具能够实现其进入腹部后通过对固定囊充入气体或液体从而堵住伤口,起到防止引流器具滑出和腹水从伤口渗出的作用;并且能够通过调节轮调节引流部的长度,从而满足各种患者的长度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管引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自由调节深度的防脱落防渗液的腹膜插管引流器具。
背景技术
腹水是指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过量积聚,最常见的病因是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腹水及结核性感染所致的腹水等。大量的积液患者会表现为呼吸困难,是因为积液限制了膈肌的呼吸运动,所以病人也会表现为明显的胸闷或者心慌。现有技术通常采用腹膜穿刺流管对腹水进行引流,但是在引流的过程中会出现腹膜穿刺流管滑出的问题,并且在引流的过程中腹水会从伤口渗出污染手术环境,引流出现堵塞时也不能帮助腹水从腹内流出;还存在不同患者的脂肪厚度不同,不能很好的控制腹膜穿刺流管伸入的长度以及在换引流瓶时不能让腹水停止流出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由调节深度的防脱落防渗液的腹膜插管引流器具。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自由调节深度的防脱落防渗液的腹膜插管引流器具,其包括插管、固定壳体、固定囊和囊管。
所述插管具有引流通道,所述固定壳体固定在所述插管的中部,将所述插管从前中后分为引流部、调节部和预留部,所述引流部设置有多个引流孔,用于让腹水从所述引流孔流入所述引流通道;所述调节部设置于所述固定壳体内,所述固定壳体中部设置有调节轮,所述调节部靠近所述预留部的一段设置有调节齿,所述调节轮与所述调节齿相啮合,所述插管能在所述调节轮的调节下与所述固定壳体相对移动。
所述固定囊设置于所述固定壳体靠近所述引流部的一端,所述囊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壳体内并连接至所述固定囊,所述囊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壳体外部,当所述固定囊通过所述囊管对其充入气体或液体后,所述固定囊会扩张;所述囊管设置有开关夹,用于封闭所述囊管,防止所述固定囊内的气体或液体流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可自由调节深度的防脱落防渗液的腹膜插管引流器具,能够实现其进入腹部后通过对固定囊充入气体或液体从而堵住伤口,起到防止引流器具滑出和腹水从伤口渗出的作用;并且能够通过调节轮调节引流部的长度,从而满足各种患者的长度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可自由调节深度的防脱落防渗液的腹膜插管引流器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可自由调节深度的防脱落防渗液的腹膜插管引流器具调节轮放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可自由调节深度的防脱落防渗液的腹膜插管引流器具弯折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可自由调节深度的防脱落防渗液的腹膜插管引流器具刻度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0、插管;101、引流通道;102、引流部;1021、引流孔;1022、弯折部;1023、直管部;103、调节部;1031、调节齿;1032、限位部;104、预留部;1041、第一接口;20、固定壳体;201、调节轮;202、定位杆;2021、定位板;2022、定位齿;203、转轮;204、调节把;205、牵引线;30、固定囊;301、囊管;302、连接部;303、防脱部;304、储液囊;305、活塞;40、开关夹;50、限流阀;60、引流管;601、第二接口;602、第三接口;70、抽液囊;80、单向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人民医院,未经温州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53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