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录因子PsMYB1在调控牡丹花瓣花青苷合成上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5785.3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5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周琳;王雁;齐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84 | 分类号: | C12N15/84;C07K14/415;C12N15/29;A01H5/02;A01H6/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苟铭 |
地址: | 1000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录 因子 psmyb1 调控 牡丹 花瓣 花青 合成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录因子PsMYB1在调控牡丹花瓣花青苷合成上的应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PsMYB1能够单独激活PsDFR和PsANS启动子的表达,也能和PsbHLH1、PsWD40‑1组成复合体提高PsDFR和PsANS的启动子活性,从而促进牡丹花瓣内花青苷的合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牡丹花瓣花青苷合成相关的MYB转录因子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为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Moutan DC.)落叶亚灌木,是原产中国的重要传统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花色是观赏植物重要的品质性状。按传统色系来划分,牡丹花色大致可分为红、粉、紫、白、黄、黑、绿、蓝、复色等9大色系。然而,由于长期采用品种群内近缘杂交,我国栽培牡丹品种花色雷同问题日趋严重。阐明牡丹花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利用高效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开展牡丹花色育种势在必行。
研究表明,类黄酮是牡丹花色形成的决定性色素群,不同色系之间,差异主要集中在花青苷的成分和含量上。花青苷合成途径是源自苯丙烷代谢的类黄酮合成途径的一个分支,涉及多个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和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其中,含有R2和R3两个DNA结合区域(MYB基序)的R2R3 MYB蛋白是植物转录因子中最大的家族之一,也是花青苷生物合成中涉及最广泛的调节因子。目前已知模式植物拟南芥MYB家族有124个基因,根据保守元件可划分为22个亚类,调控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MYB蛋白属于Stracke分类中的1~7,其中PAP1、PAP2、MYB113和MYB114基因可以直接调控花青苷合成酶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而促进细胞中花青苷的合成。此外,大量研究表明,MYB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除正调控作用外,还存在对花青苷合成起负调控作用的MYB成员;它既可以和bHLH、WDR类转录因子共同作用形成MBW复合体来调控基因的表达,也可以单独进行调控。
目前,对牡丹花色形成相关MYB转录因子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大都集中在候选基因的筛选及转基因功能验证等方面,关于其对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结构基因的调控作用以及各转录因子间的互作关系还不清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供一种调控牡丹花瓣花青苷合成相关的MYB转录因子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转录因子PsMYB1或编码转录因子PsMYB1的基因在调控牡丹花瓣花青苷合成上的应用,所述转录因子PsMYB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为转录因子PsMYB1或编码转录因子PsMYB1的基因在激活牡丹PsDFR基因或/和PsANS基因启动子上的应用。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编码转录因子PsMYB1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选取中原牡丹品种‘玉板白’(白色花)、‘赵粉’(粉色花)和‘黑花魁’(深紫红色花)为试材,基于转录组数据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2个可能参与牡丹花青苷合成调控的MYB转录因子PsMYB1和PsMYB2,采用RACE-PCR和RT-PCR相结合的方法,分离了PsMYB1和PsMYB2的cDNA全长,并开展了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PsMYB1可能在调控花青苷合成中起关键作用。通过酵母单杂技术、双荧光素酶试验和活体成像试验,证明PsMYB1能够结合到PsDFR和PsANS的启动子区域,激活它们的表达,也能参与组成MBW复合体,增强PsDFR和PsANS的启动子活性,促进花青苷的合成。本发明为揭示牡丹花色形成的转录调控机制提供思路和依据,并为观赏植物花色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靶基因。利用PsMYB1能够促进花青苷合成途径下游结构基因表达的作用,以其为外源基因,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花色变异的花卉新品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57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