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蔓延合成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6463.0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37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杰;卫正钰;王成铎;赵强;何梦园;李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84 | 分类号: | C01B32/18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李秋红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蔓延 合成 多孔 石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蔓延合成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镁粉和其它金属粉末研磨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粉置于坩埚内,将坩埚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并在混合粉内埋入电阻丝;然后向坩埚内通入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使电阻丝发热,采用发热的电阻丝引燃混合粉;混合粉迅速燃烧完成,反应过程中发出耀眼的白光,并放出大量的热,放出的热量足以维持反应物继续反应直至反应结束,生成大量黑色产物,最后依次采用稀酸溶液反应、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得到多孔石墨烯。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产率高,且产物石墨烯杂质少,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热还原反应与石墨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蔓延合成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近年来,石墨烯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在储能材料、太阳能电池、纳米复合材料、电子信息、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石墨烯的合成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溶剂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外延生长法、球磨法、氧化还原法等。机械剥离法和液相剥离法得到的石墨烯产率太低;球磨法具备量产化的优势,但得到的石墨烯层数不均匀,难以保证质量;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外延生长法制备的石墨烯层数均匀、质量好,在电子领域和光电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其实验条件要求较高,导致较高的成本;氧化还原法虽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制备出大量的石墨烯,但石墨烯的电子结构以及晶体的完整性均受到强氧化剂的破坏,造成较大的缺陷。这些问题都会严重限制石墨烯的使用。
Chakrabarti等人率先在干冰中燃烧镁带,制备出少层石墨烯,但由于热释放激烈,这一过程难以控制,产品的形貌无法调节。(J.Mater.Chem.2011,21,9491)。邢震宇等人将镁锌混合物在二氧化碳氛围下加热制备石墨烯,但传统炉技术需要大量的能量投入且反应时间较长(CN 201911240125.0)。因此,如何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实现规模化、绿色、快速制备多孔石墨烯材料仍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石墨烯现有制备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蔓延合成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多孔石墨烯,整体制备过程操作简单、耗能低,并且制备所得产品石墨烯的比表面积极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蔓延合成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以镁粉和其它金属粉末为原料,将镁粉和其它金属粉末按照10:1~1:10的摩尔比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粉,将所得混合粉置于坩埚内,并在混合粉内埋入电阻丝,然后将坩埚置于密闭容器中;
b、接着向坩埚内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速为20~500ml/min;
c、调节直流电源的电流大小,使电阻丝发热,采用发热的电阻丝引燃步骤a坩埚内的混合粉;
d、待混合粉燃烧反应结束后,向所得生成物中加入稀酸溶液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10~48h,经反应除去氧化物;
e、将步骤d所得反应物进行过滤、收集沉淀物,所得沉淀物进行充分洗涤、干燥,干燥后得到产品多孔石墨烯。
根据上述的自蔓延合成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所述其它金属粉末为锌粉、锰粉、锡粉、铜粉和铝粉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上述的自蔓延合成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所述镁粉和其它金属粉末的平均粒径均为1~1000μm。
根据上述的自蔓延合成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所述坩埚为铸铁坩埚、石英坩埚、刚玉坩埚、石墨坩埚和碳化硅坩埚中的任一种。
根据上述的自蔓延合成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所述密闭容器采用的材质为石英、不锈钢、耐热钢和碳化硅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64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