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冷盘及保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7185.0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0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达;杨瑞恒;张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沃文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5/00 | 分类号: | F25D15/00;F25D17/02;F25D21/14;F25D29/00;G06K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李朝虎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冷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盘及保冷系统,包括侧环壁和底板,所述侧环壁和底板,所述侧环壁围合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锥口边沿处,所述底板为向远离侧环壁凹陷的锥形盘,所述锥形盘底部中心有聚流槽,所述聚流槽与所述侧环壁之间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槽深随着与所述侧环壁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所述引流槽的出槽口的液面高度比所述聚流槽的出液口的液面高度低,可以保证随时有冷凝水流出而不至于导致结冰,并提高保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和维护便利性。本发明优点是:可通过所设计的底部倾斜结构,聚流槽和引流槽内冷凝水的径向流道以及两者的高差,使制冷盘内冷凝水顺利排出,以防低温状况下积水结冰而损坏传动机构,有效改善制冷盘内冷凝水排出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冷盘及保冷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检测和被检测液体通常需要低温保存,常用的冷藏手段包括压缩式制冷和热电制冷等。其中,压缩式制冷在制冷剂反应时释放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存在环保问题;热电制冷常通过在制冷盘底部张贴帕尔贴实现,存在维护困难等问题。
制冷盘作为保冷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结构直接影响制冷效率、制冷温度均匀性等。冷凝水排出结构上,制冷盘内部冷凝水排出一般靠液面上升至高于排水孔且克服液体张力后排出,若机器安装略微倾斜或盘底平面度较差时容易出现积水,温度低于冰点后会出现结冰现象,严重时将干涉运动机构并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盘及保冷系统,有效改善制冷盘内冷凝水的排出,以防低温状况下积水结冰而损坏传动机构,并提高保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和维护便利性。
本发明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制冷盘及保冷系统,可通过所设计的底部倾斜结构,聚流槽和引流槽内冷凝水的径向流道以及两者的高差,使制冷盘内冷凝水顺利排出,以防低温状况下积水结冰而损坏传动机构。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所提供一种制冷盘及保冷系统,包括侧环壁和底板,所述侧环壁和底板均通过钣金折弯、冲压、旋压和拼焊等工艺加工,所述侧环壁围合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锥口边沿处,所述底板为向远离侧环壁凹陷的锥形盘,所述锥形盘底部中心有聚流槽,所述聚流槽与所述侧环壁之间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槽深随着与所述侧环壁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所述引流槽的出槽口的液面高度比所述聚流槽的出液口的液面高度低,这样可以确保冷凝水从聚流槽的出液口的高点流到引流槽的出槽口的低点,可以保证随时有冷凝水流出而不至于导致结冰。
可附加些延伸,现有技术一般做成坡度为一边高一边低,如果外圈低并且范围太大的话,安装时稍微倾斜,冷凝水会比较难排出,而选用如本申请提供的将制冷盘的底部首先做成倾斜设置的锥形盘,在锥形盘最低点设置聚流槽,即为环形凹槽,冷凝水将聚集在环形凹槽内,并且在盘底径向设计外低内高的引流槽的径向流道,通过以上结构将盘内冷凝水导流至冷凝水排出孔,此做法中间圆心小,积液较高,冷凝水排出比较容易。
现有技术是制冷盘内部冷凝水排出一般靠液面上升至高于排水孔且克服液体张力后排出,若机器安装略微倾斜或盘底平面度较差时容易出现积水,温度低于冰点后会出现结冰现象,严重时将干涉运动机构并造成损坏。
本发明增加了制冷盘的底部倾斜结构,结合聚流槽和引流槽内冷凝水的径向流道以及两者的高差,使制冷盘内冷凝水顺利排出,以防低温状况下积水结冰而损坏传动机构。
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侧环壁上设置有制冷液气泡排出口,所述制冷液气泡排出口内包括单向阀和排气细管,所述排气细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单向阀,另一端通向所述制冷盘的顶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于空腔式制冷盘,充填液体时,为保证内部气泡尽可能排出,行业内常在盘上开设灌液口,通过细管连接漏斗和灌液口,并将漏斗置于高点,不断缓慢从漏斗中灌液直至无气泡冒出,以上方法操作麻烦,且工作效率较低,所以设置制冷液气泡排出口,可通过按压单向阀的阀门使气体顺利经过气泡排出口排出气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沃文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沃文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71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