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高顺应性球囊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8528.5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8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盛章;张园园;蔡云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颐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B1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动脉瘤 治疗 顺应性 导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高顺应性球囊导管,该球囊导管主要包括:导丝、注入口、排出口、高顺应性球囊、显影标记、导管、手柄。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减小了球囊导管的管径,更容易在细小迂曲的颅内血管中通过;同时本发明提供的球囊导管在球囊囊体内同时设置注入口和排出口,可将现有结构的体外排空气环节改为在体内进行,可大大简化医生实际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提高了手术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高顺应性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公开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技术方案中,球囊扩张导管的导管部分采用的是内管外侧再套有一个外管的结构,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呈螺旋状盘绕在内管管壁外侧的金属丝,金属丝和内管外管之间均采用热胶压制固体连接形成一体结构,但这种结构设计使得装置的管径较粗,而颅内血管的特点是细小迂曲,因此不易于通过颅内血管到达病变部位;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4601348U中公开的一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瘤内减压装置,球囊导管的排气口位于装置远端的端部,使用者进行手术操作时,需先在体外注入造影液或生理盐水直至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净后,方可穿刺进入患者血管进行后续的手术过程,这使得操作步骤比较复杂。目前的技术方案中球囊导管装置的管径较粗以及需要进行体外排气等环节,导致导管无法顺利通过细小迂曲的颅内血管到达病变部位,同时操作上也很不简便。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高顺应性球囊导管。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技术方案中球囊导管装置的管径较粗以及需要进行体外排气等环节,导致导管无法顺利通过细小迂曲的颅内血管到达病变部位,同时操作上也很不简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高顺应性球囊导管,此外为了方便描述,以下描述中使用了术语“近端”和“远端”,其中所述的近端为距离操作人员操作较近的一端;所述的远端为操作人员操作较远的一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高顺应性球囊导管,包括:导丝、高顺应性球囊、导管、手柄。
进一步地,导管为整体导管,导管内设有注入通道和排出通道。
进一步地,导管远端设有注入口、排出口、注入口显影标记和排出口显影标记,注入口为注入通道的远端开口,排出口为排出通道的远端开口,排出口在注入口的近端。
进一步地,注入口、排出口、注入口显影标记和排出口显影标记均包裹在高顺应性球囊内。
进一步地,注入口显影标记和排出口显影标记显影标记为环状或点状。
进一步地,射线无法透过注入口显影标记和排出口显影标记。
进一步地,注入口显影标记设置在注入口的近端一侧,用于标记注入口。
进一步地,排出口显影标记设置在排出口的近端一侧,用于标记排出口。
进一步地,注入通道和排出通道的近端设有注入接口和排出接口。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高顺应性球囊导管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导丝置入颅内总动脉,导丝的远端一直穿入到载瘤动脉处;
步骤2、导管从装置的近端顺着导丝进入,通过高顺应性球囊内的注入口显影标记和排出口显影标记来判断高顺应性球囊的位置;
步骤3、当高顺应性球囊到达病变部位时,从高顺应性球囊导管的注入通道的注入接口注入显影液或生理盐水,显影液或生理盐通过注入通道远端的注入口进入高顺应性球囊中,高顺应性球囊膨胀,高顺应性球囊囊体内的气体则通过排出口经由排出通道的排出接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颐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颐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85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