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泄漏液体导流的水平中开泵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9376.0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2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法;段肖雪;李永乐;许文静;王亮亮;张高正;刘慧娟;程建强;张世存;张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史晓丽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泄漏 液体 导流 水平 中开泵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中开泵,具体涉及一种实现泄漏液体导流的水平中开泵,解决了现有水平中开泵的密封方式不能兼顾工艺加工简单、低成本、可靠性好的问题。泵体的中开面上,涡室流道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槽;或者,泵盖的中开面上,涡室流道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槽;或者,泵体的中开面上,涡室流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槽,泵盖的中开面上,涡室流道的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槽。涡室流道两侧导流槽的数量相等,每侧导流槽设置在该侧螺栓孔与涡室流道之间。每侧导流槽的起始端均靠近机械密封腔,其导出端与吸入腔相通。通过以疏代堵的方式,通过导流槽使泄漏液体导流至吸入腔,降低水平中开泵中开面的密封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中开泵,具体涉及一种实现泄漏液体导流的水平中开泵。
背景技术
水平中开泵具有快速更换转子部件、易损件的结构特点,可以缩短泵的检修维护时间,而中开面密封技术及密封能力是限制水平中开泵应用的一个主要方面。同时,中开泵泄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中开面渗漏。
目前中开面密封的主要方式为硬对硬金属密封、平垫密封、涂胶密封等,这三种方式的密封对中开面密封有一定的效果。硬对硬金属密封对工艺和加工能力要求极高,一般工艺很难实现;平垫密封除了要求加工工艺,成本也非常高;涂胶密封在三者中较为经济但可靠性较差,关键泵较少使用。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水平中开泵的密封方式不能兼顾工艺加工简单、低成本、可靠性好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实现泄漏液体导流的水平中开泵。
本发明的构思是:
使用封堵的方式防止中开面泄漏比较困难,转换密封思路,对泄漏液体进行收集疏导,对泄漏到中开面上的介质进行导流,使其流入吸入腔中,以疏代堵,使泄漏液体避免进入大气侧,从而使泵输送的介质与大气侧隔离,达到密封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现泄漏液体导流的水平中开泵,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泵体的中开面上,涡室流道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槽;
或者,泵盖的中开面上,涡室流道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槽;
或者,泵体的中开面上,涡室流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槽,泵盖的中开面上,涡室流道的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槽;
所述涡室流道两侧导流槽的数量相等;
每侧导流槽设置在该侧螺栓孔与涡室流道之间;
每侧导流槽的起始端均靠近机械密封腔,其导出端与吸入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泵体和/或泵盖中涡室流道任意一侧的导流槽数量均不少于两条,且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并排导流槽的间距为5mm。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在涡室流道两侧均设置有一条时,导流槽的起始端位于机械密封腔与其相对应螺栓孔最短距离的1/2处;
所述导流槽距相应螺栓孔的距离为螺栓孔直径的1/2。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的起始端与机械密封腔距离为d,d=10±1mm。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导流槽相通的压力表或压力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V形或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形沟槽的半径为30+0.5mm。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的起始段和/或导出段与涡室流道的中心轴的夹角为90±10°。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自起始端至导流端槽宽或槽深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泵业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天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93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