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井口油套环空压力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0265.1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2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郭伟;屈涛;周生林;杜洋洋;苗建;罗睿乔;石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6 | 分类号: | E21B47/06;E21B47/001;E21B43/01;E21B41/00;E21B3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井口 油套环空 压力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水下井口油套环空压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水下井口油套环空压力控制系统以及以下步骤:
所述水下井口油套环空压力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油管和套管之间的油套环空的压力,包括:
生产管线,其入口用于连通所述油管,所述生产管线的出口用于连通水上存储终端,沿所述生产管线的输送方向,所述生产管线上顺次串接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且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生产管线的出口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生产管线压力的第一内压检测件;
第一储罐,用于储放第一防冻剂;
注入泵,其入口能够与所述第一储罐连通;
注入管线,其入口能够与所述注入泵的出口连通,所述注入管线能够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的所述生产管线连通;
放空管线,其入口用于连通所述油套环空,所述放空管线的出口用于连通水上外部大气,由所述放空管线的入口向所述放空管线的出口,所述放空管线上顺次串接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且所述注入泵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的所述放空管线连通,所述放空管线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环空压力的第二内压检测件;
第一连通管线,其一端与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的放空管线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的所述生产管线连通,且所述第一连通管线上串接有第五阀门;
所述步骤包括:
步骤S1、在开井状态下,检测并判断环空压力是否高于安全压力范围,若是则判断环空压力是否大于生产管线压力,若是则执行步骤S2;
步骤S2、打开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使油套环空通过放空管线进行火炬放空,当环空压力降低第一预设值时,关闭第四阀门;
步骤S3、将第一储罐中的第一防冻剂通过放空管线注入油套环空,直至环空压力上升到火炬放空之前的压力值,停止注入;
步骤S4、对油套环空及放空管线焖井处理第一预设时长后,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然后,使油套环空通过第一连通管线连通生产管线,并打开第二阀门,以将油套环空压力泄放到生产管线;
步骤S5、当环空压力降低第二预设值后,使第一连通管线与生产管线断开,并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使生产管线处于开井输送状态;
步骤S6、判断环空压力是否等于生产管线压力,若否则返回执行所述步骤S3-S6,若是则结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井口油套环空压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储罐,用于储放密度低于第一防冻剂的第二防冻剂,所述第二储罐能够与所述注入泵的入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井口油套环空压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罐与所述注入泵的入口之间串接有第六阀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井口油套环空压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泵的出口通过第二连通管线与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的所述放空管线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线上串接有第七阀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井口油套环空压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阀门连通所述注入泵的出口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三内压检测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井口油套环空压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连通管线,其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油管的端部两个堵头之间形成的堵头封闭空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阀门的入口连通,且所述第三连通管线上串接有第八阀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井口油套环空压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注入管线的注入方向,所述注入管线上顺次串接有位于水上的第九阀门和位于水下的第十阀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井口油套环空压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罐与所述注入泵的入口之间串接有第十一阀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井口油套环空压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管线上还串接有第十二阀门,所述第十二阀门位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注入管线及所述第一连通管线分别能够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十二阀门之间的所述生产管线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02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载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