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热装配对轴承间隙精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0601.2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9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查安鸿;罗伟加;罗浩文;何青华;胡俊平;刘爱涛;杨国新;陈科;陈生利;曾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1/02 | 分类号: | B23P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丽莎 |
地址: | 512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装配 轴承 间隙 精度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轴承安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热装配对轴承间隙精度的方法。将第一轴承热装在轴上,第一次安装压下工装,通过压下工装对第一轴承施加下压作用力;对第一轴承的底部进行局部降温,使第一轴承底部与轴过盈配合;然后对第一轴承的上部进行冷却;待第一轴承冷却至常温后,套入隔环;将第二轴承热装在轴上,第二次安装压下工装,通过压下工装对第二轴承施加下压作用力;对第二轴承的底部进行局部降温,使第二轴承底部与轴过盈配合;然后对第二轴承的上部进行冷却。第一轴承或第二轴承底部优先冷却实现与轴过盈配合,可以抵御其他部位冷缩的能量,下压作用力产生第二层抵御,实现定向底部收缩,避免了轴承热装前后测量数据误差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轴承安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高热装配对轴承间隙精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配对单列圆锥滚子轴承一般应用于承受较高径向载荷和双向轴向载荷,或轴系需要做两个方向轴向定位,并且需要达到给定的预紧或游隙的工况,一般的配对方式有面对面、背对背和串联等三种配置。
经过配对后的成对轴承,轴承原始轴向游隙已固定,理论上现场的使用者可以直接安装使用而无需调整隔环,从而简化了安装程序,同时还可以大幅度的避免安装错误,因此特别是在大型变速机设备上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现场操作人员为了进一步控制设备安装的关键节点的精度,会在安装前对配对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进行检查。因为配对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间隙是直接影响轴承使用寿命的一个关键点,操作人员会结合现场的技术要求和工况及轴承备件情况的不同,再次对配对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间隙进行校核测量。对于允许间隙区间范围值较小的配对单列圆锥滚子轴承,例如:范围值在0.15-0.30mm之间,现场操作人员会在校核测量修整时,把配对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加热后热装在轴上后的膨胀量通过计算加入测量数据内,进一步确保安装精度。
测量后的配对的单列圆锥辊子轴承的所有数据均在技术要求范围之内的情况下,操作人员才会把配对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热装在轴上。然而,待配对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自然降温后,再次测量,常常会发现热装后的测量的数据与安装前的测量数据有较大的偏差,当校核后测量数据超出技术范围内,就需要针对测量数据进行再次加工隔环,如果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是面对面安装或轴承安装在轴承包内,再次修正数据就必须涉及拆装轴承作业,作业过程中极大几率导致轴承的损坏或报废,如果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是背对背的安装形式,则需要取出轴承外圈后拿出隔环,进行修正,如偏差较大甚至需要重新加工隔环,在进行再次的以上流程作业修正安装后,测量值与实际安装后的测量值还是会存在偏差,很难达到预设测算的数据,需进行多次修正。
目前的这种方法尽管测量精度准,但安装后反复修正次数多,工效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热装配对轴承间隙精度的方法,其旨在改善现有的轴承热装后的测量数据与安装前的测量数据有较大偏差,需要多次修正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提高热装配对轴承间隙精度的方法,配对轴承包括第一轴承、隔环和第二轴承;该方法包括:
确定压下工装在轴上的安装位置;
将第一轴承热装在轴上,第一次安装压下工装,使压下工装安装在安装位置且通过压下工装对第一轴承施加下压作用力;
对第一轴承的底部进行局部降温,使第一轴承底部与轴过盈配合,形成单边固定;然后对第一轴承的上部进行冷却;
待第一轴承冷却至常温后,取下压下工装,在轴上套入隔环;
将第二轴承热装在轴上,第二次安装压下工装,使压下工装安装在安装位置且通过压下工装对第二轴承施加下压作用力;
对第二轴承的底部进行局部降温,使第二轴承底部与轴过盈配合,形成单边固定;然后对第二轴承的上部进行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06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