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参茶的制备及饮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0703.4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0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万清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A61K36/53;A61P1/10;A61K12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知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49 | 代理人: | 胡翠 |
地址: | 300270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制备 饮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参茶的制备及其饮用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清洗除菌、泡发冻干、切片晾干、发酵催化、烘烤成型等步骤;所述饮用方法为:称取4~5克前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成品,加入300毫升开水冲泡,放置常温后饮用,两次泡水即可。上述饮用方法适用于中度便秘人群,对于体重超过75公斤的重度便秘人群,可适当加大剂量。地参味苦性寒,经过发酵处理后口感酸甜,可有效润肠通便,一般服用对象在饮用后2~6小时产生排便,且不会泻肚,避免了服用常规通便类药物易致腹泻的二次痛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饮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参茶的制备及饮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地参,又称虫草参,唇形科属多年草本植物,因其形状、营养与人参相似,故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喜温湿,耐寒、耐湿、耐热,适宜在向阳、温润、土层深厚的土壤中种植,也可以套种于果树行间。《中草药大辞典》等医药资料详细介绍了地参可药食兼用,是我国名贵的中草药。春夏可采摘嫩茎叶,凉拌、炒食、做汤。晚秋以后采挖出的环形肉质参,观之洁白如玉,食之脆嫩可口,且具有补虚活血、改善睡眠,肠胃清道夫之功效,堪称“蔬菜珍品”,备受人们的喜爱。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理论:“气内滞而物不行”、“气郁化火,火邪伤津”,症状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少、排便困难或不畅、粪便硬结、腹胀、食欲匮乏等。根据中医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着五脏:肝、心、脾、肺、肾。火性炎上,肺居心肝脾肾之上,此四脏有火,皆由肺受之,肺受克而生热,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大肠必燥,从而伤津液,菌群失衡,大肠蠕动不足,以致排便困难,宿便形成,长此以往还会对其他器官的功能性产生影响。气血不足的老年及体弱之人,熬夜、饮食辛辣、久坐不动的人群中便秘多发。
目前通便类的药物多采用大黄、黄连、番泻叶等,其不但对肠道粘膜有刺激性,长久服用还容易形成依赖,具体表现为停药后产生更严重的便秘,有的甚至引发肠道的黑死病变。因此,亟需研究一种既能改善排便又不伤害人体肠道的功能性饮品。
地参含有丰富的多糖和多酚,具有通行利尿,健脾润肺、补益肝肾、平补阴阳、轻身健体、美容养颜的功效,但若用于治疗便秘,需对其原属性进行提升增效。目前,市场上地参食用和药用较多,但将其作为茶类饮品的报道较少。本发明人经过长时间的试验研究,制备了一种地参茶,其性能温和,可有效解决困扰人们的便秘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改善排便情况又不伤人体肠道的地参茶饮品,并提供其制备及饮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参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清洗除菌:选取饱满且含水在5%以下的地参根茎,用水洗涤2~3次,以除去表面细菌和灰尘;
(2)泡发冻干:用水泡发至2~3倍后,放入冷冻室冷冻10~15小时后取出;
(3)切片晾干:按照2~5毫米的厚度要求进行切片处理,然后将所得薄片在室温下自然晾干;
(4)发酵催化:将晾干的薄片移至发酵箱中进行发酵催化,发酵箱保持15~25%的通风量,控制内部温度30~40℃、湿度50~60%,发酵20~30天,期间每12~18小时翻动一次,防止粘连和异味的发生;
(5)烘烤成型:将发酵后的薄片置于功率3000瓦烤箱中,设置为纳豆模式,温度75~80℃,烤制30~40分钟,成品达到金黄色为上品。
优选的,上述步骤(2)中采用纯净水对地参根茎进行泡发。
地参味苦性寒,含有丰富的多糖和多酚,具有通行利尿,健脾润肺、补益肝肾、平补阴阳、轻身健体、美容养颜的功效,其经过发酵处理后口感酸甜,中医理论讲甜可入脾,脾主运化,脾能生肺,从而滋养大肠,达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万清,未经刘万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07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