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扩行降密技术种植向日葵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1105.9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1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二珍;白寅祯;仲生柱;温晓亮;高鸿永;刘娟;李彬瑞;彭龙;王乌恩巴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7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扩行降密 技术 种植 向日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扩行降密技术种植向日葵的方法,具体包括深耕种植土地;设置大行间距、小行间距和株距;在大行间距中心线等距离挖孔洞;将粗砂与有机肥以一定质量比混匀后填入孔洞;在小行间距的土壤表面铺设地膜,铺设完毕后,用水灌溉向日葵种植土地;优选良种,除去发霉、籽粒不饱满的向日葵种子,晾晒2‑3d,随后将晾晒好的向日葵种子泡水19‑22h,再用含有多菌灵的水浸泡3‑5h,之后捞出,滤干水分,再次晒干;进行播种,中耕除草,向日葵成熟后进行收割,本发明减少了向日葵种子使用数量和施肥次数,降低了种植成本,成熟的向日葵盘大,盘粒数多,籽粒饱满,提高了籽粒品质,增加了产品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领域,具体指一种采用扩行降密技术种植向日葵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有许多国家把食用向日葵籽作为干果食用,其含油量低、籽实较大、容易脱壳、食用较香,并且有益于身体健康,因此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零食,销售遍及世界各地干果市场;油用向日葵籽籽实饱满、出油率高、营养丰富、并可增加风味;同时,油用向日葵作为油料作物中的一大类,其种植面积仅次于大豆、油菜、花生。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的食用向日葵和油用向日葵产量已经难以满足消费的增长需求,由此可见,向日葵行业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前景良好,这对向日葵种植面积与产业链条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由于向日葵种植密度不合理,施用肥料过度,植株养分吸收不均匀,导致向日葵种植成本高,籽粒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采用扩行增密技术种植向日葵的方法,扩大向日葵的大行间距和小行间距,降低向日葵植株的种植密度,在大行间距中心线等距离挖孔洞,将粗砂和有机肥以一定比例填入孔洞,既提高渗水效率又确保植物植株吸收营养均匀,减少施肥次数,从而降低了向日葵种植成本,提高了向日葵籽粒品质,增加了产品竞争力。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扩行降密技术种植向日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深耕向日葵种植土地;
步骤2:依据向日葵种植地的面积规划向日葵种植方式,大行间距为0.9-1.2m,小行间距为38cm-45cm,向日葵之间的株距为48cm-65cm;
步骤3:在大行间距中心线每隔0.95m-2.0m挖直径为10-15cm,深度为0.8-1.2m的孔洞;
步骤4:将粗砂与有机肥以质量比为2-6:1-4混匀,填入步骤4所挖的孔洞;按照步骤2的向日葵种植方式规划大行间距和小行间距,在小行间距的土壤表面铺设地膜,铺设完毕后,用水灌溉向日葵种植土地;
步骤5:优选良种,除去发霉、籽粒不饱满的向日葵种子,晾晒2-3d,随后将晾晒好的向日葵种子泡水19-22h,再用含有多菌灵的水浸泡3-5h,之后捞出,滤干水分,再次晒干,等待播种;
步骤6:按照步骤3的种植方式进行播种,中耕除草,向日葵成熟后进行收割。
而且,所述大行间距为1.0m;所述小行间距为40cm;所述向日葵之间的株距为60cm。
而且,所述大行间距中心线每隔1.5m挖孔洞;所述孔洞的直径为13cm,深度为1.0m。
而且,所述粗砂的直径为0.8-1.5mm。
而且,所述有机肥的N元素、P元素和K元素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5-19%、17-22%和8-11%。
而且,所述向日葵品种为SH361;所述向日葵种子晾晒时间为2d。
而且,所述晾晒后的向日葵种子泡水时间为20h。
而且,所述向日葵种子需用含有多菌灵的水浸泡4h。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未经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11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