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裂型冻结井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2151.0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9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基伟;李方政;赵玉明;王恒;温汉宏;孔令辉;王磊;崔兵兵;张松;喻新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66 | 代理人: | 王道川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裂型 冻结 井壁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裂型冻结井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为C70抗裂型混凝土,包括水泥、细骨料、粗骨料、粉煤灰、外加剂、膨胀剂、纤维和水;
1m3C70抗裂型混凝土配比如下:水泥为410-420g,细骨料为730-740g,粗骨料为1100-1110g,粉煤灰为30-40g,外加剂为12-14g,膨胀剂为35-45g,水为130-140g,纤维加入量为1‰的体积掺量;
所述水泥为P·O 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细骨料为标准砂,属于中砂,细度模数为2.6,含泥量约为0.4%;所述粗骨料为石灰岩碎石,压碎指标4.9%,含泥量约为0.4%;所述粉煤灰为北京地区的I级粉煤灰,密度为2.3g/cm3,细度为6%,需水量比为94%,烧失量为2.8%,活性指数为80%;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率30%;
所述膨胀剂为氧化钙-硫铝酸钙复合膨胀剂;氧化钙-硫铝酸钙复合膨胀剂的主要成分为CaSO4、CaO、Ca4Al6O12SO4;具体化学成分为:CaO的质量分数51.28%,MgO的质量分数2.11%,Fe2O3的质量分数0.72%,Al2O3的质量分数13.15%,SiO2的质量分数0.15%,Na2O的质量分数2.89%,SO3的质量分数27.79%,共计98.09%;氧化钙-硫铝酸钙复合膨胀剂的细度为0.08mm的标准筛的筛余量为0%,表示100%的氧化钙-硫铝酸钙复合膨胀剂的粒径是小于0.08mm的;
所述纤维为端勾型钢纤维或压棱形钢纤维:所述端勾型钢纤维的性能指标为:直径为0.9mm;长度为70μm;拉伸强度为1100MPa;弹性模量为210Gpa;
所述压棱形钢纤维采用熔抽法压棱形钢纤维生产装置制备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裂型冻结井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熔抽法压棱形钢纤维生产装置,包括底座(100)、电炉(200)、第一调节机构(300)、搅拌机构(400)、第二调节机构(500)和成型机构(600);
所述电炉(200)内放置有钢液,所述电炉(20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00)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00)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00)位于所述电炉(200)的一侧,所述搅拌机构(40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00)上,所述第二调节机构(500)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00)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调节机构(500)位于所述电炉(200)的另一侧,所述成型机构(60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调节机构(500)上;
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00)包括第一伸缩杆(301)、第一转杆(302)、第一连接块(303)和第一横杆(304);
所述第一伸缩杆(301)为气动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301)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00)上表面位于所述电炉(200)的一侧,所述第一转杆(302)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伸缩杆(301)的顶端中心位置处,所述第一转杆(302)由气动控制,所述气动控制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气动旋转,所述第一连接块(30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杆(302)的顶端,所述第一横杆(304)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块(303)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横杆(304)平行于所述底座(100)设置;
所述搅拌机构(400)包括安装箱(401)、连接箱(402)、连接管(403)、供气管(404)、滑环(405)、滚珠(406)、连接环(407)、加固杆(408)、中转箱(409)、密封轴(410)、齿环(411)、电机(412)、齿轮(413)、第一连接耳(414)、通气杆(415)、第二连接耳(416)、通气腔(417)、软管(418)、透气砖(419)和限位环(420);
所述安装箱(40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304)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块(303)一端的下表面,所述安装箱(401)为底部贯通的圆筒状设计;
所述连接箱(402)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箱(401)内上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所述连接箱(402)为圆柱形设计,所述连接管(403)贯穿焊接在所述连接箱(402)的底部,所述连接管(403)位于所述连接箱(402)内的一端为越向上直径逐渐变小的台形设计,所述供气管(404)与所述连接管(403)位于所述连接箱(402)内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供气管(404)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箱(402)、所述安装箱(401)和所述第一横杆(304)与氮气机相连接;
所述滑环(405)设置在所述连接箱(402)内,所述滑环(405)与所述连接管(403)同轴设置,所述滑环(405)的下表面与所述连接箱(402)底壁的上表面均相对开设有滚珠槽,所述滚珠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滑环(405)下表面与所述连接箱(402)底壁的上表面的滚珠槽均开设有两个,所述滚珠(406)滚动安装在所述滚珠槽内,所述滚珠(406)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滑环(405)通过所述滚珠(406)滑动安装在所述连接箱(402)内;
所述加固杆(40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固杆(408)均位于所述连接管(403)与所述滑环(405)之间,所述加固杆(408)的两端分别于连接箱(402)的顶壁和底壁相连接;
所述连接环(407)固定安装在所述滑环(405)的下表面,所述连接环(407)与所述滑环(405)同轴,所述连接环(407)的底端穿过所述连接箱(402)的底壁伸出到所述连接箱(402)的外部,所述中转箱(409)的上表面与所述连接环(407)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中转箱(409)为与连接环(407)同轴的圆柱形箱体,所述中转箱(409)的进气口与所述连接管(403)的出气口流体导通,所述中转箱(409)与所述连接管(403)相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轴(410),所述中转箱(409)相对于连接管(403)可以进行转动;所述齿环(411)固定安装在所述中转箱(409)的外侧,所述电机(41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304)的上表面,所述电机(412)的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一横杆(304)和所述安装箱(401)伸入到所述安装箱(401)内部,所述齿轮(413)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412)的输出端,且所述齿轮(413)与所述齿环(411)啮合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耳(4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414)关于所述中转箱(409)的中轴线位置对称焊接在所述中转箱(409)的底部,所述通气杆(415)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通气杆(415)采用耐高温材质制成,所述第二连接耳(416)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通气杆(415)的顶端,所述第一连接耳(414)与所述第二连接耳(416)通过螺钉相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耳(416)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耳(414)可以进行一定的转动,所述通气杆(415)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耳(414)和所述第二连接耳(416)与所述中转箱(409)相连接;
所述通气腔(417)开设于所述通气杆(415)的内部,所述软管(418)的出气口穿过所述通气杆(415)的顶端与所述通气腔(417)流体导通,所述软管(418)的进气口与所述中转箱(409)流体导通,所述软管(418)采用抗高温材质制成;
所述透气砖(419)嵌接在所述通气杆(415)的杆壁上,所述透气砖(419)分别位于所述通气杆(415)靠近底端的位置和靠近所述通气杆(415)中部的位置,所述透气砖(419)的外表面与所述通气杆(415)的外表面平齐,所述透气砖(419)的内表面与所述通气腔(417)的表面平齐;
所述限位环(420)焊接在所述安装箱(401)的底部开口处,所述限位环(420)与所述中转箱(409)同轴,所述限位环(420)底端的内环为球面设置;所述第二调节机构(500)包括第二伸缩杆(501)、第二转杆(502)、第二连接块(503)和第二横杆(504);
所述第二伸缩杆(501)为气动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501)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00)上表面位于所述电炉(200)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转杆(502)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伸缩杆(501)的顶端中心位置处,所述第二转杆(502)由气动控制,所述气动控制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气动旋转,所述第二连接块(50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转杆(502)的顶端,所述第二横杆(504)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块(503)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横杆(504)平行于所述底座(100)设置;
所述成型机构(600)包括吊架(601)、熔抽轮(602)和成型槽(603);
所述吊架(60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横杆(504)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块(503)一端的下表面,所述熔抽轮(602)转动安装在所述吊架(601)的底部,所述成型槽(603)开设在所述熔抽轮(602)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横杆(504)和所述吊架(601)内安装有冷却水管、冷却高压风管及煤气输送管,所述熔抽轮(602)上设置有清扫轮,所述成型机构(600)整体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经拥有的熔抽轮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21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