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营养牛奶加工时的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3229.0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4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一景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4 | 分类号: | F24H7/04;F24H9/00;F24H9/1818;F28F13/12;B01D29/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储德江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营养 牛奶 工时 加热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营养牛奶加工时的加热装置,包括底板、加热机构、搅拌机构、保温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的底板左端安装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上安装有搅拌机构,底板中部安装有保温机构,保温机构上安装有出料机构,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的牛奶在生产加热时存在的以下难题,一、传统的牛奶在加热时,大都是将牛奶装入到装料箱内,然后用明火对牛奶进行加热处理,使得牛奶的加热不均匀,并且牛奶加热后的温度较高,人工倾倒易发生烫伤;二、现有的牛奶加热装置在牛奶加热时会产生结垢,并且牛奶的加热不均匀,影响牛奶的口感,影响牛奶的生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营养牛奶加工时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乳蛋白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乳脂肪多为短链和中链脂肪酸,极易被人体吸收;钾、磷、钙等矿物质配比合理,易于人体吸收,营养牛奶在生产加工时需要对牛奶进行加热处理。
然而目前的牛奶在生产加热时存在的以下难题,一、传统的牛奶在加热时,大都是将牛奶装入到装料箱内,然后用明火对牛奶进行加热处理,使得牛奶的加热不均匀,并且牛奶加热后的温度较高,人工倾倒易发生烫伤;二、现有的牛奶加热装置在牛奶加热时会产生结垢,并且牛奶的加热不均匀,影响牛奶的口感,影响牛奶的生产质量。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营养牛奶加工时的加热装置,可以解决上述提到的牛奶在生产加热时存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营养牛奶加工时的加热装置,包括底板、加热机构、搅拌机构、保温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的底板左端安装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上安装有搅拌机构,底板中部安装有保温机构,保温机构上安装有出料机构。
所述的加热机构包括支撑杆、加热箱、电热管、长条板、滑动框、一号电机、动力螺纹杆、动力板、T型圆杆、滑动块、旋转齿轮、连接圆杆、装料箱和齿条,所述的底板左部前后两端左右对称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通过加热箱相连接,加热箱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空心槽,空心槽内安装有电热管,加热箱上端前侧安装有长条板,长条板上开设有L型槽,长条板前端外壁上安装有滑动框,滑动框前端外壁上侧右部安装有齿条,滑动框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动力板,动力板下侧开设有动力螺纹槽,滑动框左端外壁下侧安装有一号电机,一号电机输出端穿过滑动框安装有动力螺纹杆,动力螺纹杆右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滑动框内壁上,且动力螺纹杆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动力螺纹槽内,动力板上开设有斜槽,斜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T型圆杆,T型圆杆后端安装有滑动块,且滑动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L型槽内,滑动块和T型圆杆上均开设有通孔,通孔内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连接圆杆,连接圆杆前端安装有旋转齿轮,且旋转齿轮和齿条之间相互配合使用,连接圆杆后端安装有装料箱,通过水浴加热的方式,能够将牛奶加热的更加的均匀。
所述的搅拌机构包括直板、回位板、二号电机、传动螺纹杆、连接板、定位圆板、三号电机和方杆,所述的加热箱上端后侧中部安装有直板,直板上开设有通槽,通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后部开设有传动螺纹槽,直板后端外壁上位于通槽上下两侧对称安装有回位板,位于直板上端的回位板上安装有二号电机,二号电机输出端穿过回位板安装有传动螺纹杆,传动螺纹杆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位于直板下端的回位板上,且传动螺纹杆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在传动螺纹槽内,连接板前端安装有定位圆板,定位圆板上安装有三号电机,三号电机输出端穿过定位圆板安装有方杆,方杆上安装有搅拌支链,为搅拌支链对牛奶的搅拌提供了便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一景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一景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3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