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材料屈服强度动态增长因子的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3644.6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5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田青超;薛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1/28;G06F30/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材料 屈服 强度 动态 增长 因子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材料屈服强度动态增长因子的预测方法,涉及板材性能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制备结构钢的轴向拉伸样件;测量所述轴向拉伸样件的材料性能获得结构钢的材料参数;获得不同的准静态和动态拉伸应力应变曲线;根据所述材料屈服强度动态增长因子预测值和测量值两者之间的真实误差值进行修正,直至所述真实误差值较小构建成两段式模型。本发明方法为实际结构钢在高应变速率下屈服强度的预测提供参考,进而达到对材料性能的定量分析,对产品生产研究提供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材料屈服强度动态增长因子的预测方法,涉及板材性能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汽车的高速增长和庞大的市场为汽车用钢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QStE系列低合金高强汽车用钢板用于要求良好冷成形性能的汽车大梁等结构件。汽车大梁用钢板是汽车结构配件中质量要求最为严格的材料之一,除常规的结构强度性能要求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成型性能、抗凹陷性、足够的结构刚度和焊接性能,以承受各种不同应变状态下的冲压成型而不破裂,避免负载过程中车身产生的局部变形,特别是在发生冲撞事故时最大限度的吸收能量、保证安全。
在材料科学的研究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构件材料力学行为进行预测来判断构件失效过程以及材料的实用价值。很多情况下结构钢需要面对较高的应变率条件,通过吸收冲击能量来保证零部件在发生碰撞时的安全,研究者不仅要考虑准静态应变的因变量,还要考虑碰撞引起的动态响应。由于钢结构对应变率的变化非常敏感,应变率的变化对结构钢的力学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许多研究者建立了各种模型来预测结构钢的动态变形行为,其中Cowper-Symonds本构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描述材料在动态变形情况下的性能。预测模型的选择对预测准确度有极大的影响,一种具体的预测方法都是以其特定的数学模型为特征。选择合适的模型至关重要,存在较大偏差的模型容易导致效果达不到预期,对后续的研究没有实际的指导价值。
例如采用Cowper-Symonds模型来预测S355钢在5s-1至25s-1应变率范围内的动态拉伸行为,可以准确地描述应变率函数的动态增长因子,并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参见D.Forni等,Strain rate behavior in tension of S355 steel:base for progressivecollapse analysis,Eng.Struct.119(2016)164-173。另外,Chen等人采用Cowper-Symonds模型研究了的Q420结构钢的力学行为,并确定材料系数。参见J.Chen等Experimentresearch on rate-dependent constitutive model of Q420 steel,Constr.Build.Mater.153(2017)816-823。
随着汽车钢市场发展,用户对成形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内高压成形用户,明确提出了为满足其汽车底盘副车架等复杂成形件的加工要求而提出的高断后伸长率要求。过去三代汽车钢的研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而,延伸率大于30%、抗拉强度300-600MPa的高延伸率低合金钢一直处于生产制造以及理论研究的盲区。针对最新开发的高延伸率汽车钢,参见Approaching to High Elongation of Automotive Steel by ControlledCooling Strategy,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DOI:10.1002/srin.202000276,2020。在高速拉伸试验研究中发现,现有Cowper-Symonds模型已经无法准确预测新开发的结构钢种动态拉伸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材料屈服强度动态增长因子的预测方法,提升现有模型的准确度,实现简单准确的结构钢动态拉伸情况下材料力学性能预测,用以实现结构钢屈服强度动态增长因子的准确预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发明构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36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具及其照明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克服电机失电残压的站用电切换方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