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构柱模板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3923.2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2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文常娟;王中全;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陈法君 |
地址: | 61006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模板 加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柱模板加固方法,所述加固方法包括在结构柱模板的外侧周向方向上布置有若干充当次楞的钢管,各钢管构成钢管层,所述钢管层外侧还设有将各钢管紧固于结构柱模板表面的限位结构件。本发明加固方法中通过多层设置的限位结构件,实现了对钢管层与结构柱模板的紧固相接。由于结构柱模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其底端位置处所受的压力最大,其爆模的概率也最大。从而,通过限位结构件各层间的间距设置,保证了钢管层底端位置的紧固强度。避免了结构柱模板底端位置爆模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柱模板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结构柱的加固都是采用螺杆、蝴蝶卡和钢管背木枋加固。效率低,且强度刚度难以保障,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经常发生爆模、变形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柱模板加固方法,通过本发明加固方法实现了对结构柱模板周向方向上的快速包覆式支撑,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避免了爆模的发生。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结构柱模板加固方法,所述加固方法包括在结构柱模板的外侧周向方向上布置有若干充当次楞的钢管,各钢管构成钢管层,所述钢管层外侧还设有将各钢管紧固于结构柱模板表面的限位结构件。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钢管层中各钢管的设置方向与待浇筑结构柱的轴向平行,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钢管层的延伸方向上,所述钢管层外侧设有若干层高度不同的限位结构件。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结构件在钢管层的底端位置处设置的层间间距小于钢管层的顶端位置处的层间间距。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钢管层中各钢管完整覆盖于所述结构柱模板的外侧。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结构件为钢丝绳结构。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结构件为相互连接的H型钢。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结构柱模板为木板结构。
前述本发明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发明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且本发明,(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加固方法中通过多层设置的限位结构件,实现了对钢管层与结构柱模板的紧固相接。由于结构柱模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其底端位置处所受的压力最大,其爆模的概率也最大。从而,通过限位结构件各层间的间距设置,保证了钢管层底端位置的紧固强度。避免了结构柱模板底端位置爆模的可能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39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