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设备远程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5153.5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3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东;曲晟;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金海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王占房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38***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设备 远程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设备远程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通过导线与无线信息收发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无线信息收发模块通过无线与智能终端实现双向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时间获取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整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定位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本发明涉及远程控制系统技术领域。该工业设备远程控制系统,会实时记录操作人员的信息和操作时间,并直接生成图表信息进行存储,方便后期查阅,便于事故责任的认定,提高了实用性,能够防止无关人员失误操控设备,提高了实用安全性,能够对设备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程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设备远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远程控制是指管理人员在异地通过计算机网络异地拨号或双方都接入Internet等手段,连通需被控制的计算机,将被控计算机的桌面环境显示到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本地计算机对远方计算机进行配置、软件安装程序、修改等工作,远程控制通常通过网络才能进行。位于本地的计算机是操纵指令的发出端,称为主控端或客户端,非本地的被控计算机叫做被控端或服务器端,远程控制,主控端电脑只是将键盘和鼠标的指令传送给远程电脑,同时将被控端电脑的屏幕画面通过通信线路回传过来。
在一些工业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对设备运行现场的环境要求较高,因此经常使用远程控制系统控制设备的运行,但是现有的工业设备远程控制系统难以对操作者进行身份的识别,当设备因操作失误产生异常时,难以进行责任的认定,使用效果不佳,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工业设备远程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设备远程控制系统,解决了难以对操作者进行身份的识别,当设备因操作失误产生异常时,难以进行责任的认定,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工业设备远程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导线与无线信息收发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无线信息收发模块通过无线与智能终端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时间获取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且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整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息整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光纤与云存储模块的输入端实现信息的传输,并且云存储模块通过光纤与中央处理器实现信息的双向传输,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反馈单元实现电性连接,并且信息反馈单元通过导线与无线信息收发模块实现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定位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控制器、空转判断模块、警示模块、身份认证单元和权限获取模块,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空转判断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空转判断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警示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身份认证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身份认证单元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权限获取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权限获取模块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身份认证单元包括身份信息录入模块、身份信息对比模块和结果反馈模块,所述身份信息对比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身份信息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身份信息对比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结果反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身份信息录入模块的输入端通过光纤与云存储模块的输出端实现信息的传输,所述结果反馈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权限获取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息整理模块包括信息整合模块、操作人员信息收集模块、时间采集模块和图表生成模块,所述操作人员信息收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整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金海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金海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51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