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域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5429.X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7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宋大凤;杨丽丽;梁伟智;曾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20/00 | 分类号: | B60W20/00;B60W20/30;B60W10/06;B60W10/08;B60W10/10;B60W10/26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李荣武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分流 混合 动力 汽车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域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模块、一号电机控制模块、二号电机控制模块、电池管理模块、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能量管理模块、模式切换协调控制模块。通过将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混动控制器与变速器控制器进行集成,可减少车辆控制器的数量与控制器间的线束数量,进而提升了车辆动力控制系统的实时性与鲁棒性,同时将混动控制器中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与变速器控制器中的经济性换挡策略进行实时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域控制系统,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域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是当今节能汽车中的重要分支,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如丰田Prius取得了十分成功的节油效果。随着混合动力汽车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不断改进完善,特别是智能网联技术在汽车上的不断应用,导致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中的控制器数量不断增加,如果每个控制器都是单独工作,实现各自的控制功能,则整车中的软硬件及控制系统将十分复杂,通讯效率也较低,同时也会产生较高的生成制造成本,因此亟需一种控制系统将部分控制器进行集成,实现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域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器数量较多、各控制器间通讯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域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控制模块、一号电机控制模块、二号电机控制模块、电池管理模块、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能量管理模块、模式切换协调控制模块;
所述发动机控制模块,根据油门开度信号、能量管理模块控制信号实时对发动机输出转矩进行控制;
所述一号电机控制模块,根据能量管理模块控制信号、模式切换协调控制模块控制信号实时对一号电机输出转矩进行控制;
所述二号电机控制模块,根据能量管理模块控制信号、模式切换协调控制模块控制信号实时对二号电机输出转矩进行控制,同时根据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控制信号实时调整二号电机输出转速,用于减小机械式自动变速器中同步器主、被动同步端转速差;
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用于估计电池组的荷电状态、监控电池组工作状态以及电池组均衡,并根据能量管理模块控制信号实时对电池输出功率进行控制;
所述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根据能量管理模块控制信号实时采用不同车辆工作模式对应的经济性换挡策略;
所述能量管理模块,根据基于规则的或基于优化制定的能量管理策略,实时控制发动机、一号电机、二号电机、电池的工作状态,并对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模式切换协调控制模块实时输出车辆工作模式;
所述模式切换协调控制模块,根据能量管理模块控制信号实时对发动机、一号电机、二号电机的转矩进行控制,提升模式切换平顺性,且模式切换协调控制模块优先级高于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域控制系统减少了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器数量,降低了整车成本,提高了通讯效率;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域控制系统将混动控制器和变速器控制器进行结合,进而实现了能量管理策略与经济性换挡策略的实时交互,可进一步提升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节油潜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系统构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54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