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无扰动备用电源替续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6504.4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3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吴成;李慧;韩彬;钱惠明;同彪;刘璟;庞贤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钱文斌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扰动 备用 电源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快速无扰动备用电源替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负荷侧失电模拟量快速启动和闭锁综合判据,判别供电系统是否处于失电工况;
当供电系统出现失电工况时,根据负荷成分采用不同的切换准则投入备用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无扰动备用电源替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负荷侧失电模拟量快速启动和闭锁综合判据,判别供电系统是否处于失电工况时,当满足逆功率启动、逆功率频差启动、频差启动、频差无流启动、或模拟量闭锁时,判定供电系统处于失电工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无扰动备用电源替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功率启动判断方式为:当A相功率方向、B相功率方向和C相功率方向中至少有一个为反方向时,且逆功率启动压板处于投入状态,进线ABC三相中功率为反方向的最大相电流Imax大于逆功率启动电流定值,工作母线A相电压UA大于30%的母线额定相电压Un时,判定为逆功率启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无扰动备用电源替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功率频差启动判断方式为:当A相功率方向、B相功率方向和C相功率方向中至少有一个为反方向时,且逆功率频差启动压板处于投入状态,进线ABC三相中功率为反方向的最大相电流Imax大于逆功率频差启动电流定值,工作母线与备用电源的频率差值ΔFr大于逆功率频差启动频差定值,工作母线A相电压UA大于30%的母线额定相电压Un,工作母线与备用电源的频率差值的变化率DFr/dt小于50Hz/s时,判定为逆功率频差启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无扰动备用电源替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差启动判断方式为:当工作母线与备用电源的频率差值ΔFr大于频差启动频差定值、工作母线A相电压UA大于频差启动低电压闭锁定值,工作母线与备用电源的频率差值的变化率DFr/dt小于50Hz/s时,且频差启动压板处于投入状态时,判定为频差启动判断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无扰动备用电源替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差无流启动判断方式为:当工作母线与备用电源的频率差值ΔFr大于频差无流启动频差定值、工作母线A相电压UA大于频差无流启动低电压闭锁定值,工作母线与备用电源的频率差值的变化率DFr/dt小于50Hz/s时,且频差无流启动压板处于投入状态,进线ABC三相中功率为反方向的最大相电流Imax小于频差无流启动电流定值时,判定为频差无流启动判断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无扰动备用电源替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量闭锁判断方式为:当A相功率方向为正方向且进线A相电流IA大于最大负荷电流、或B相功率方向为正方向且进线B相电流IB大于最大负荷电流、或C相功率方向为正方向且进线C相电流IC大于最大负荷电流时,且功率方向处于闭锁状态或复合闭锁状态,以及当工作母线线电压中至少有一个小于低压闭锁电压定值时,判断模拟量闭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无扰动备用电源替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负荷成分采用不同的切换准则投入备用电源具体为:当负荷以异步电动机为主时,选用快速切换准则、捕捉耐受电压点准则组成“快切逻辑”作为主要的切换手段,选用残压切换准则、长延时切换准则组成“慢切逻辑”作为后备的切换手段;当负荷中有大容量同步电动机时,选用快速切换准则、捕捉首次同相点准则组成“快切逻辑”作为主要的切换手段,选用残压切换准则、长延时切换准则组成“慢切逻辑”作为后备的切换手段;当负荷以异步电动机为主,且同时有大容量同步电动机时,在工作电源跳开时,以“联切”的方式跳开全部同步电动机,随即按捕捉耐受电压点准则投入备用电源,启动快速同期装置将同步电动机按同期方式再并入系统;当负荷中配置有电容器时,采用直接按快切准则、捕捉耐受电压点准则投入备用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钢铁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650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