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芳樟醇在防治疫霉菌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8031.1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0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群青;胥倩;高文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1/02 | 分类号: | A01N31/02;A01P3/00;A01P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薛鹏喜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芳樟醇 防治 霉菌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芳樟醇在防治疫霉菌中的应用,植物源杀菌剂技术领域。本发明研究发现,芳樟醇对大豆疫霉菌菌丝径向生长、对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囊产生及游动孢子的产生、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发明通过芳樟醇对土壤进行处理和对大豆种子进行浸种处理,能够对土壤中的大豆疫霉菌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对防治大豆疫病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源杀菌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芳樟醇在防治疫霉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疫霉属菌物是属于卵菌门下腐霉科,绝大部分是兼性寄生物,许多疫霉菌的寄主范围很广,能侵染植物的各个部分。
大豆疫霉菌营半活体营养,在大豆的所有生育阶段均可侵染,给病害防治增加难度。近年来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越来越大,主要是田间管理不当、抗药性的产生、不科学种植等原因。大豆疫霉菌可在大豆任何生育阶段侵染,在大豆不同的生长时期,受到大豆疫霉侵染发病的部位不同。在播后苗前和苗期,大豆疫霉主要侵染大豆的地下部,引起种子腐烂或死苗。大豆疫霉病菌以抗逆性强的卵孢子在土壤、病残体、种子内越冬。
目前,生产上为了减轻该病造成的损失,不断尝试综合运用化学防治、农业防治、抗病育种、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控制大豆疫病,目前,防治卵菌的药剂甚少,市面上防治真菌病害的药剂由于卵菌和真菌亲缘关系较远,常用的杀真菌剂对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效果不佳,目前生产上主要依靠推广抗病品种进行防治。
另一方面,疫霉菌对大多数化学农药已经产生抗药性。因此,高效、低毒、低残留且对环境友好的植物源杀菌剂开始成为研究热点。
许多研究表明,很多植物具有抑制或杀死真菌等微生物的特性,实际上是植物精油起了真正作用。目前,有很多关于植物精油抑菌机理的研究,通常是认为精油的疏水性成分能够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细胞膜,导致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加,破坏了细胞膜结构,重要离子和内溶物从细胞内部渗出,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据研究报道,化感物质对微生物抑制方面的机制主要是直接作用于微生物,抑制菌丝或菌体以及产孢和孢子萌发,如胜红蓟所产生的胜红蓟素及黄酮类物质对柑橘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等多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利用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进行防治是当今农药研究的热点之一。从总体来说,国内外对于植物源杀菌剂的应用开发研究还是比较落后,真正投入到市场上的植物源杀菌剂品种不多,这有待于加大研究,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植物源杀菌剂品种。
如果找到具有新的具有药效的化合物,对防治大豆疫病有巨大意义,目前没有关于将芳樟醇用于防治疫霉菌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芳樟醇在防治疫霉菌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芳樟醇对大豆疫霉菌的菌丝径向生长、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产生及游动孢子、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的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防治大豆疫病有巨大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芳樟醇在防治疫霉菌中的用途。
优选的,所述疫霉菌为大豆疫霉。
优选的,芳樟醇通过如下(1)-(3)至少一项途径防治大豆疫霉:
(1)抑制大豆疫霉菌菌丝径向生长;
(2)抑制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产生;
(3)抑制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的萌发。
优选的,所述芳樟醇的化学结构式如式: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利用芳樟醇防治疫霉菌的方法,包括采用芳樟醇对土壤进行处理的步骤和采用芳樟醇对大豆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80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