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量子点/ZnO/小球藻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8899.1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2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邵绍峰;林纪栋;夏雨萱;刘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84 | 分类号: | C01B32/184;C01B32/15;C01G9/02;G01N27/12;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量子 zno 小球藻 复合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石墨烯量子点/ZnO/小球藻复合薄膜在气敏传感器上作为敏感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量子点/ZnO/小球藻复合薄膜包括元素占比为15~21%的氧化锌纳米晶粒、60~69%的碳化小球藻、4~10%的石墨烯量子点和2~10%铂纳米颗粒;
所述石墨烯量子点为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氯基化石墨烯量子点或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所述碳化小球藻的粒径为200nm~1μm,所述氧化锌纳米晶粒的尺寸为3~4nm,所述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粒径为4~6nm,所述铂纳米颗粒的粒径为4~8nm;
所述气敏传感器为甲醇气敏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量子点/ZnO/小球藻复合薄膜在气敏传感器上作为敏感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量子点/ZnO/小球藻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小球藻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焙烧,得到碳化小球藻;
(2)利用氯铂酸制备铂纳米颗粒,并制备铂纳米颗粒低碳醇溶液;
(3)将锌前驱体和石墨烯量子点加入低碳醇中搅拌均匀,再进行超声分散,加入铂纳米颗粒,再超声分散均匀制得混合液;
(4)将混合液旋转蒸发,浓缩至原体积的1/4~1/2,加入碳化小球藻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5)在具有叉指电极的器件基底上旋涂混合溶液,加热干燥后依次进行后置热处理、氧等离子体处理,得到干燥样品;
(6)将干燥样品置于惰性气体下热处理,即得石墨烯量子点/ZnO/小球藻复合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量子点/ZnO/小球藻复合薄膜在气敏传感器上作为敏感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21)向烧杯中加入体积比为1:1.2~2.4:5的氯铂酸溶液、PVP溶液和二甲亚砜DMSO混合均匀,其中氯铂酸溶液和PVP溶液的浓度分别为5×10 -3 ~5×10 -2 mol/L、1×10 -4~1×10 - 3 mol/L;
(22)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浓度为6×10 -3 ~6×10 -2 mol/L的抗坏血酸钠溶液加热搅拌,抗坏血酸钠溶液与氯铂酸溶液体积比为1.5~2:1;
(23)将样品进行离心分离、丙酮清洗、乙醇清洗,得到铂纳米颗粒;
(24)将铂纳米颗粒在超声作用下分散到低碳醇中,得到铂纳米颗粒低碳醇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量子点/ZnO/小球藻复合薄膜在气敏传感器上作为敏感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锌前驱体为乙酸锌,丙烯酸锌或甲基丙烯酸锌,石墨烯量子点为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氯基化石墨烯量子点或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低碳醇为乙二醇、丙醇和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石墨烯量子点/ZnO/小球藻复合薄膜在气敏传感器上作为敏感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锌前驱体、石墨烯量子点的质量比为25~130:1~5,石墨烯量子点和铂纳米颗粒的质量比为12~18:1~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量子点/ZnO/小球藻复合薄膜在气敏传感器上作为敏感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碳化小球藻与铂纳米颗粒的质量比为6~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889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