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车身侧碰传力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9535.5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6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浩;王娅琴;丁志勇;吴凤南;方子孟;冯诗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25/22;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唐棉棉 |
地址: | 33000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车身 侧碰传力 结构 | ||
本发明一种新型的车身侧碰传力结构,包括防撞梁、吸能盒、车身门槛梁、座椅横梁、车身地板和中央通道,所述防撞梁两端各连接有一个吸能盒,所述吸能盒焊接在车身门槛梁外侧,所述车身门槛梁与座椅横梁和车身地板组成的分总成焊接形成车身侧碰传力结构。本发明通过在侧围与车身门槛梁之间增加防撞梁和吸能盒组成的传力结构,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尤其是柱碰过程中,碰撞产生的能量能够被均匀的传递到座椅横梁,保证车身最大限度的均匀变形吸能,最大限度的减小溃缩区域,进而使得乘员获得较大的生存空间,保障乘员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的车身侧碰传力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侧面结构,为应对侧碰测试,主要在于加强车身B柱以及车身门槛梁以及座椅横梁的结构刚度和强度,以达到最大限度吸收碰撞能量,保护乘员的功能。但是在实际侧碰过程中,车身侧向刚度均匀性不足,尤其在柱碰过程中会出现驾驶侧侵入量过大,威胁乘员安全的情况发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车身侧碰传力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使车辆在发生侧碰,尤其是柱碰过程中,车身侧向均匀变形吸能,减小车身侧向变形量,使得乘员获得较大的生存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的车身侧碰传力结构,包括防撞梁、吸能盒、车身门槛梁、座椅横梁和车身地板,所述防撞梁两端各连接有一个吸能盒,所述吸能盒焊接在车身门槛梁外侧,所述车身门槛梁与座椅横梁和车身地板组成的分总成焊接形成车身侧碰传力结构。
所述吸能盒为“几”字型结构,包括顶部立板及连接在顶板两侧的两个侧立板,所述侧立板远离防撞梁的一侧向外延伸出多个焊接翻边;所述吸能盒一侧通过顶板与防撞梁焊接固定,另一侧通过侧立板外延的焊接翻边与车身门槛梁焊接固定。
所述车身门槛梁为“凹”型梁,所述吸能盒通过侧立板外延的焊接翻边焊接固定在车身门槛梁的凹槽内侧,所述车身门槛梁凹槽外侧与座椅横梁、车身地板和中央通道组成的分总成焊接在一起。
所述防撞梁为空心圆柱管,材质为BR1500HS,所述吸能盒材质为HC340/590DP。
所述吸能盒侧立板上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两侧各设置有一条加强筋。
所述吸能盒垂直于车身门槛梁凹槽底部平面焊接固定,所述防撞梁平行于车身门槛梁凹槽底部平面。
所述车身门槛梁凹槽底部平面与车身地板所在平面垂直,所述座椅横梁垂直于车身门槛梁凹槽底部平面。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新型的车身侧碰传力结构,当车辆发生侧向碰撞,尤其是柱碰过程中,碰撞产生的能量被车身均匀吸收,同时产生均匀的变形趋势,最大限度的减小溃缩区域,进而使得乘员获得较大的生存空间,保障乘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本发明的整体结构(驾驶侧)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传力结构纵向截面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传力结构横向截面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传力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撞梁;2、吸能盒;3、车身门槛梁;4、座椅横梁;5、车身地板;6、中央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参见图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95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