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尾矿库集中式排渗装置及其排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9646.6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思记;凌坤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思记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E03F1/00;E03F3/02;E03F5/04;E03F5/14;E03F3/04;E03F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108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矿 集中 式排渗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矿山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尾矿库集中式排渗装置及其排渗方法。一种尾矿库集中式排渗装置,包括有初期坝、子坝等,还包括有地下排渗管、排渗井等;初期坝堆积坝均设于地基顶部,初期坝连接于堆积坝底末端,堆积坝顶末端设有子坝,子坝、地基、堆积坝之间设有洪沟,地下排渗管设于堆积坝两侧;排渗沟渠设于地基,且排渗沟渠位于初期坝的右端;地下排渗管末端深入于排渗沟渠,洪沟内设有排渗井,排渗井通过管道与地下排渗管连通;多个坝体排渗管设于堆积坝内等。本发明达到了排渗效果好、能够避免管道堵塞、结构简单且排渗集中,同时能够集中处理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山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尾矿库集中式排渗装置及其排渗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矿山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大多排到尾矿库中堆存。目前,我国尾矿储量超过100亿吨,且每年新增尾矿8-10亿吨,截止2008年底,全国共有尾矿库12655座,且每年以300座的规模新增。尾矿库是重大危险源之一,在世界上各种重大灾害中,尾矿库灾害仅次于地震、霍乱、洪水和氢弹等,位居第18位。因此,尾矿库的安全稳定性极其重要,其中尾矿库的安全主要取决于尾矿坝的安全稳定性。
现有的尾库矿由于自身的特质,很容易导致坝体浸润线都均较高,严重影响坝体安全,且针对此类影响的排渗装置,不能够加速排渗的速度,且排渗效果不佳,同时,土工织布的设置能够使得其发生堵塞,即土工织布容易在饱和与非饱和交替变化条件下发生比较明显的化学淤堵现象,从而管道容易发生堵塞,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排渗效果好、能够避免管道堵塞的尾矿库集中式排渗装置及其排渗方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的尾库矿由于自身的特质,很容易导致坝体浸润线都均较高,严重影响坝体安全,且针对此类影响的排渗装置,不能够加速排渗的速度,且排渗效果不佳,同时,土工织布的设置能够使得其发生堵塞,即土工织布容易在饱和与非饱和交替变化条件下发生比较明显的化学淤堵现象,从而管道容易发生堵塞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排渗效果好、能够避免管道堵塞的尾矿库集中式排渗装置及其排渗方法。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尾矿库集中式排渗装置,包括有初期坝、子坝、堆积坝、地基、洪沟和浸润线:还包括有地下排渗管、排渗井、坝体排渗管、连接管、注气设备、排渗沟渠、污泥处理设备和污水处理设备;初期坝堆积坝均设于地基顶部,初期坝连接于堆积坝底末端,堆积坝顶末端设有子坝,子坝、地基、堆积坝之间设有洪沟,地下排渗管设于堆积坝两侧;排渗沟渠设于地基,且排渗沟渠位于初期坝的右端;地下排渗管末端深入于排渗沟渠,洪沟内设有排渗井,排渗井通过管道与地下排渗管连通;多个坝体排渗管设于堆积坝内,且多个坝体排渗管沿着堆积坝的浸润线方向等间距排列;多个坝体排渗管顶部通过连接管连接,坝体排渗管呈人字形,坝体排渗管端部与地下排渗管连通;注气设备设置于初期坝顶部,注气设备通过管道与连接管连通;
排渗井包括有大排渗通孔、第一土工织布和第一筛网;排渗井设有大排渗通孔,大排渗通孔位于排渗井与地下排渗管连通的管道上方,大排渗通孔最外层设有第一筛网,大排渗通孔里层设有第一土工织布;
坝体排渗管包括有小排渗通孔、第二土工织布和第二筛网;坝体排渗管外表面等间距设有多个小排渗通孔,坝体排渗管外表面包裹有第二土工织布,第二土工织布外表面包裹有第二筛网;
排渗沟渠包括有第三筛网;第三筛网设于排渗沟渠中部;
排渗沟渠一侧与污泥处理设备连接,排渗沟另一侧与污水处理设备连接;污泥处理设备与排渗沟渠的连接位于第三筛网的上方,污水处理设备与排渗沟渠的连接位于第三筛网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排渗井顶部还设有井盖,所述排渗井被还设有阶梯。
进一步的,所述注气设备为空压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思记,未经王思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96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锁止和开启的吊钩装置及中药提取系统
- 下一篇:激振试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