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装置以及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方式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20050.8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7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宇;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泽宇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10;A01K61/8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徽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5 | 代理人: | 奉烨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水产 养殖 装置 以及 方式 | ||
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和生化过滤箱,在养殖池外部设有曝气竖管,在养殖池底部设有排污口和集污阀,所述集污阀上污水出口与生化过滤箱进水口相连,生化过滤箱出水口与曝气竖管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养殖池为气密式养殖池,曝气竖管底部出水口与养殖池通过进水管道连通,所述曝气竖管底部还连接有氧气管道,氧气管道与养殖池内连通,其与养殖池的接口处高于养殖池内水面高度,在养殖池顶部设有排气管道。
技术领域
本涉及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装置以及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方式。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发展,淡水水产品活体消费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在消费市场中,淡水水产品活体的价格远远大于冻品的价格。捕捞完成后的淡水水产品活体在等待销售期间,需进行临时性的暂养,以保持其在销售前的成活状态。但无论是人工养殖还是在自然水域捕捞的淡水水产品活体,在运输及暂养过程中,一般养殖密度都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淡水水产品活体的排泄物、包括一些可溶性的排泄物,如氨、亚硝酸盐等浓度会迅速积累。这些物质会降低淡水水产品活体对氧气的吸收。进而会导致淡水水产品活体中毒。另外,由于暂养密度过大,水中的溶解氧会被迅速消耗,缺氧也会导致淡水水产品活体在短时间内死亡。且在普通养殖环境中采用在养殖池内曝气,这样扰动养殖池水底的污物,加快了水体的恶化。所以要提高养殖密度,核心还是为了提高水产养殖时水体中氧气的溶解度,所以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装置以及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方式。
发明内容
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和生化过滤箱,在养殖池外部设有曝气竖管,在养殖池底部设有排污口和集污阀,所述集污阀上污水出口与生化过滤箱进水口相连,生化过滤箱出水口与曝气竖管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养殖池为气密式养殖池,曝气竖管底部出水口与养殖池通过进水管道连通,所述曝气竖管底部还连接有氧气管道,氧气管道与养殖池内连通,其与养殖池的接口处高于养殖池内水面高度,在养殖池顶部设有排气管道。
优选的,所述排污口为一种旋转排污口,包括旋转管与底管,所述底管一端套设在旋转管底部,另一端连接至养殖池底部,并与集污阀连通,在旋转管的侧面设有若干侧入水口,所述侧入水口中设有斜边,在旋转管的中心连接有中轴的一端,旋转管可绕中轴旋转,所述中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底管中心,在旋转管外侧上设有若干驱赶毛刷,所述驱赶毛刷由旋转管的旋转带动旋转。
优选的,所述生化过滤箱为一种气密式生化过滤箱,在关闭时仅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在其出水口与曝气竖管顶部连接的管道上设有水泵。
优选的,所述养殖池内部水面之上设有喷淋管,喷淋管上设有若干个雾化头,所述喷淋管与从曝气竖管底部出水口通出的进水管道相连。
优选的,在排气管道上设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的泄压压强大于20kPa。
优选的,在养殖池顶部设有投料管。
优选的,所述集污阀包括进水管,滤网与排水管,进水管连接至污物腔,所述污物腔下部连接有排污管与之连通,所述排污管上设有电磁阀,在污物腔顶部设有排水腔,所述排水腔与污物腔之间由滤网间隔开,在排水腔上设有排水管与之连通,所述污物腔内侧设有激光传感器,位于排污管上的电磁阀的控制电路与激光传感器的输出电路相连。
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养殖池中注入水,并放入鱼类,所述鱼类密度为200~600尾/每立方米,养殖池池顶距离为50~100cm;
S2.将泄压阀泄压压强调节至25kPa,同时在氧气管道中接入氧气,氧气压强为30kPa;
S3.启动水泵,所述水泵的扬程大于5m,水流速度约为5000L/h;
S4.利用投料管定时投入饲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泽宇,未经王泽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00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