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毛绒毛巾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0227.4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3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华;王刚;张若男;王港;张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伊贝雅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11 | 分类号: | D06M15/11;D06M15/333;D06M15/263;D06M11/79;D06M13/513;D06M11/56;D06M13/192;D06M13/02;D06M11/83;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方昊 |
地址: | 2336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毛绒 毛巾 生产工艺 | ||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毛绒毛巾生产工艺,通过合理设置上浆剂中淀粉、聚乙烯醇、丙烯酸型浆纱助剂、平滑剂和水的组分,并调节上浆速率、上浆温度等参数,提出一种新的浆纱工序,经过检测实验,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浆纱工序,在保障了优良的回潮率和增强率性能的前提下,相比于传统的以淀粉为主的上浆剂浆纱工序,将浆液粘度和上浆率降低到合理的范围内,避免过高的上浆率导致的分纱阻力增大、断头多、断经高等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毛巾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毛绒毛巾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毛绒毛巾的生产通常包括络筒、浆纱、织造、染色等步骤,其中浆纱是毛绒毛巾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工序之一,旨在防止或减少纱线在织造时产生断头,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种将纱线用上浆剂处理以增加其强度的工艺过程,为了达到较好的上浆效果,不少企业选择提高上浆剂的粘度,进而提高上浆率,但上浆率的提高会使浆纱的分纱阻力增大,导致二次毛羽产生,引发倒断头多、断经高等各种问题,如何在保障上浆效果的同时,降低上浆率,也就成为目前毛巾生产行业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毛绒毛巾生产工艺,以解决上浆率过高导致浆纱质量不佳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毛绒毛巾生产工艺,包括:
将原料纤维进行清棉和梳棉工序,得到棉条;
将棉条进行粗纱和细纱工序,得到管纱;
将管纱进行络筒和整经工序,得到经纱;
将经纱进行浆纱工序,得到浆纱;
将浆纱进行织造工序,得到坯布;
将坯布进行染色;
将染色后的坯布进行整理,得到符合要求的毛巾;
浆纱工序包括:
制备上浆剂,上浆剂由下列重量组分的原料混合而成:
淀粉4~6份,聚乙烯醇11~15份,丙烯酸型浆纱助剂0.6~0.7份,平滑剂1.7~2.2份,水1000份;
以550r/min~650r/min的上浆速率,将经纱浸入于温度为75℃~85℃的制备好的上浆剂中;
上浆结束后进行压榨、烘干,得到浆纱。
优选地,将坯布进行染色前,本方法还包括,对坯布进行预处理,包括:
将坯布放置到抗菌溶液中浸泡3-5小时;
清除浸泡后的坯布的水分。
优选地,清除浸泡后的坯布的水分包括:
对浸泡后的坯布进行水洗;
将水洗后的坯布置于烘箱中,以120℃~180℃的温度烘干5-8分钟。
优选地,抗菌溶液由下列重量组分的原料混合而成:
氢化蓖麻油3-4份,纳米银抗菌剂0.3-0.5份,乙醇20-25份,冰醋酸2-4 份,十二烷基磷酸酯钾1-1.5份,活性剂1-2份和助剂1-2份。
优选地,活性剂为乙氧基表面活性剂。
优选地,助剂由5组分的精炼酶和3组分的片碱混合而成。
优选地,平滑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取10重量组分的异丙醇与5重量组分的四氯化碳,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伊贝雅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伊贝雅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02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