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及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1395.5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3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昌治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东律师事务所 11499 | 代理人: | 张乐中 |
地址: | 4083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透水 混凝土 生产工艺 | ||
1.一种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成分:
水泥;
骨料;
水;
外加剂。
2.一种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进行原材料整备(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搅拌机);
步骤二:其次进行砂石和水的计量,按照预定配比计量砂和石的计量形式决定了预拌混凝土生产的工艺布置;在塔楼式工艺布置中,砂和石的计量一般设置在搅拌机的上方,砂石采用分别计量。而在拉铲式和皮带秤式工艺布置中,砂和石的计量布置在地面(或较低的位置),计量后再用皮带机送至设在搅拌机上方的中间仓内,有的砂石采用叠加计量的方法,即砂和石在同一计量斗内计量,生产时先将砂(或石)计量到规定(设定)值后,再自动切换,进行另一种料的计量;根据混凝土用水量及外加剂掺量,先将一定量的外加剂与一定量的水混合,配料时外加剂同水一起计量后加至搅拌机。这种方法外加剂掺量准确,但需要有专用的水池供混合用;
步骤三:利用二次加料法,分两次加水,两次搅拌。先将全部石子、砂和70%的拌合水倒入搅拌机,搅拌15s后使骨料湿润,再倒入全部水泥搅拌30s左右进行造壳,然后加入30%的拌合水再进行糊化搅拌60s左右即完成。与普通搅拌工艺相比,用这种工艺可使混凝土强度提高10%-20%,或节约水泥5%-10%;
步骤四:生产过程中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一次,特别是当雨天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增加测定次数,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并根据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用水量;在生产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水性、粘聚性、砂率、混凝土的含气量、混凝土拌合物经时损失、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等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及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包括矿粉、粉煤灰等胶凝材料;骨料包括砂、石、陶粒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及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剂选用早强剂:选用硫代硫酸钠;减水剂:蔡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15%-20%;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及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将粗骨料颗粒表面用一层薄水泥砂浆包裹(约10mm),并将粗骨料颗粒互相粘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及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1立方米混凝土所用的骨料总量取骨料的紧密堆积密度的数值,实测之后数值范围为1200kg-1400kg。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及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砂浆的粘结强度、胶凝材料强度贡献率、硬化砂浆密实度决定透水混凝土的强度,石子作为砂浆的填充料,当压碎指标小于8%时,由于它的强度大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只占体积不影响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昌治,未经张昌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139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静电碳系涂料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水玻璃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