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用耐火石膏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1428.6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1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曹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溪市法拉第石膏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10 | 分类号: | C04B38/10;C04B38/06;C04B28/14;C04B111/28;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南昌中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8 | 代理人: | 韩平英 |
地址: | 335000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耐火 石膏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用耐火石膏板,以重量份计,其原料包括:玻璃纤维20‑40份、硅藻土30‑45份、硅酸铝20‑35份、脱硫石膏50‑65份、发泡剂15‑25份、氧化铁20‑35份、氯乙烯树脂20‑35份、造孔剂10‑15份和增韧剂10‑15份。本发明增加了石膏板的耐火性,改善了石膏因在水中溶解度大,软化系数低,吸潮后强度变低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膏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耐火石膏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耐火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其机械韧性也较差,虽然在使用过程中耐火材料几乎不需要进行移动,但是其较差的机械韧性也影响到了其高温时候的抗热震性能,在急冷急热和使用的间隙由于较大的温差耐火材料极易在热胀冷缩作用下发生开裂、剥落等影响耐火材料完整性的情况,降低了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建筑用耐火石膏板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耐火石膏板,以重量份计,其原料包括:玻璃纤维20-40份、硅藻土30-45份、硅酸铝20-35份、脱硫石膏50-65份、发泡剂15-25份、氧化铁20-35份、氯乙烯树脂20-35份、造孔剂10-15份和增韧剂10-15份,硅酸铝具有良好的防火性,氧化铁具有良好的耐污浊气体,耐高温、耐碱性,由于氧化铁不溶于水,改善了石膏因在水中溶解度大,软化系数低,吸潮后强度变低的缺陷,氯乙烯树脂增加石膏板的机械性能。
一种建筑用耐火石膏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脱硫石膏放入煅烧设备内进行煅烧,煅烧温度为150-170℃,15-30min后磨料加工,粒径过筛至250目以下,获得脱硫石膏粉;
2)将硅藻土30-45份、硅酸铝20-35份、玻璃纤维20-40份、氧化铁20-35份、氯乙烯树脂20-35份和离子水30-45份常温下搅拌至浆状,获得混合浆;
3)依次将混合浆、脱硫石膏粉和发泡剂15-25份放进搅拌机内,均匀搅拌后挤压成型,制得初步防火石膏板。
4)将初步防火石膏板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烧结加工,烧结时间为35-45min,初始温度为100-120℃,烘干至3-6min时,向机体内添加增韧剂10-15份的同时将温度快速提升至450-550℃,烘干至13-16min时添加造孔剂10-15份,烘干结束后获得防火石膏板,在烧结时,硅藻土、硅酸铝和氧化铁之间形成桥接,提高了烧结后石膏板的强度以及耐火性,在烧结过程中,添加增韧剂,使得成型的生胚密度更高,在烧结后期中,添加造孔剂,使成型的石膏板中留有保温隔热的孔,烧结初型时快速提高温度,使其表面形成马氏体结构。
优选的,步骤4中,烘干温度为350-550℃,烘干加工结束后,对其缓慢冷却,冷却速度为5℃/s。
优选的,其方法包括,步骤5:防火石膏板冷却至15-25℃时,放入烘干机中,温度为550-700℃,25-30min后,对其缓慢冷却,冷却速度为10℃/s,采用淬火加高温回火的方法,提高石膏板机械性能韧性。
优选的,步骤1中,发泡剂为十八烷基硫酸钠或硬脂酸钠。
优选的,增韧剂为乙丙橡胶,造孔剂为淀粉胶黏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增加了石膏板的耐火性,改善了石膏因在水中溶解度大,软化系数低,吸潮后强度变低的缺陷;
2.氯乙烯树脂增加了石膏板的机械性能;
3.采用淬火加高温回火的方法,提高石膏板机械性能韧性;
4.原材料价格便宜,降低了制作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溪市法拉第石膏板有限公司,未经贵溪市法拉第石膏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14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