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波导同轴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23175.6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7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金西荣;吴超;邓声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蓝波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5/08 | 分类号: | H01P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苗广冬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导 同轴 转换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波导同轴转换器,包括:器本体,所述器本体内设有激励端和接馈源端;第二脊波导体和第一脊波导体,所述第二脊波导体和第一脊波导体交替位于沿着所述激励端至所述接馈源端方向的所述器本体内,并且所述第二脊波导体和第一脊波导体上均设有匹配结构;短路板,所述短路板位于靠近所述激励端的所述器本体内,并且所述短路板与所述匹配结构之间形成曲折状短路后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优化双脊波导以及短路板之间结构,实现波导同轴转换器的宽带、双极化设计;解决了现有的产品带宽不足,可实现超过百分之三十的相对带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波导同轴转换器。
背景技术
波导同轴转换器是各类雷达系统、精密制导系统、电子对抗系统、通信系统以及测试设备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无源转换器件。在微波领域,波导同轴转换器已经比较成熟,应用也十分广泛,然而随着天线单元形式、相控阵天线系统的发展,对波导同轴转换的尺寸接口有了新的需求。
但是,现有的大多数波导同轴转换器相对带宽窄;并且目前相关产品相对带宽在百分之十,无法满足新一代通讯系统大容量、宽频带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波导同轴转换器,旨在解决了现有的产品带宽不足,进而可实现超过百分之三十的相对带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
一种波导同轴转换器,包括:
器本体,所述器本体内设有激励端和接馈源端;
第二脊波导体和第一脊波导体,所述第二脊波导体和第一脊波导体交替位于沿着所述激励端至所述接馈源端方向的所述器本体内,并且所述第二脊波导体和第一脊波导体上均设有匹配结构;
短路板,所述短路板位于靠近所述激励端的所述器本体内,并且所述短路板与所述匹配结构之间形成曲折状短路后腔。
优选的,所述短路板可朝向所述激励端方向或者远离所述激励端方向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器本体内,以使得所述短路后腔的体积以及所述匹配结构与所述短路板之间的距离调整。
优选的,所述第一脊波导体包括第三分脊波导体和第四分脊波导体,所述第三分脊波导体和第四分脊波导体位于所述器本体内壁的相对面上;
和/或所述第二脊波导体包括第一分脊波导体和第二分脊波导体,所述第一分脊波导体和第二分脊波导体位于所述器本体内壁的相对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三分脊波导体和第四分脊波导体之间形成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分脊波导体和第二分脊波导体之间形成第二平面相互交叉相交。
优选的,所述第三分脊波导体和第四分脊波导体自所述激励端至所述接馈源端方向上依次均设有第二匹配块、第二馈电部和第二波导弧部;
和/或所述第一分脊波导体和第二分脊波导体自所述激励端至所述接馈源端方向上依次均设有第一匹配块、第一馈电部和第一波导弧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匹配块为自所述短路板至所述第一脊波导体方向的递增型阶梯状的第二匹配块;
和/或所述第一匹配块为自所述短路板至所述第二脊波导体方向的递增型阶梯状的第一匹配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馈电部为上端向外V型凸出的第二馈电部;
和/或所述第一馈电部为上端向外V型凸出的第一馈电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波导弧部为自所述激励端至所述接馈源端方向上的切线与所述器本体的中心线夹角逐渐变小的第二波导弧部;
和/或所述第一波导弧部为自所述激励端至所述接馈源端方向上的切线与所述器本体的中心线夹角逐渐变小的第一波导弧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蓝波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蓝波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31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