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LNG冷能制备干冰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3451.9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6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丁立基;邓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九丰燃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J1/02 | 分类号: | F25J1/02;F25J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侯柏龙 |
地址: | 523988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lng 制备 干冰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LNG冷能制备干冰的系统,包括LNG储罐、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第一换热器、干冰机、压缩机,所述LNG储罐提供液化天然气,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储罐提供液态二氧化碳,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储罐与所述干冰机连通,所述干冰机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LNG储罐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干冰机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将液化天然气与气态二氧化碳进行热交换,气态二氧化碳降温液化送去所述干冰机,液化天然气升温气化输出。该体系用于制取干冰,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损耗和生产电耗,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NG冷能的利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LNG冷能制备干冰的系统。
背景技术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能源具有污染小、储量丰富、单位质量热值高等优点。但天然气的生产地和消费地往往不同,因此将天然气在低温下(约112K)液化成液化天然气(LNG)后再用LNG船输送到目的地的接受终端。而在接受终端,为满足管输要求,需要将LNG经过换热升温气化转换为气态的天然气(简称NG),同时LNG汽化及升温过程释放出大量的冷能。当前,国内LNG气化站日益增多,只有极少部分气化项目有能量回收装置,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空温气化器或者水浴气化器气化LNG,大量高品质冷能被浪费。
由于干冰吸热升华为气体,不产生遗留物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冷冻储藏、医疗、机械、舞台烟雾制造等领域。CO2的三相点温度为-56.56℃,压力为518kPa,在一个大气压时的升华温度为-78.5℃。目前,一般利用液体二氧化碳制备干冰,通常的工艺是将液体二氧化碳通入干冰机,大部分二氧化碳气化放空,小部分二氧化碳凝固,原料利用率一般在40~43%,只有大型干冰厂或者液化工厂的附属干冰厂才有回收设施,大部分干冰厂浪费非常严重。
考虑到干冰制备装置布置比较灵活,本申请提供一种利用LNG冷能制备干冰的系统,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损耗和生产电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LNG冷能制备干冰的系统,用于制取干冰,提高LNG冷能的利用率,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损耗和生产电耗,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LNG冷能制备干冰的系统,包括LNG储罐、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第一换热器、干冰机、压缩机,所述LNG储罐提供液化天然气,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储罐提供液态二氧化碳,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储罐与所述干冰机连通,所述干冰机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压缩机出口二氧化碳压力在0.50~7.4MPa(A)之间,所述LNG储罐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干冰机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将液化天然气与气态二氧化碳进行热交换,气态二氧化碳降温至-56~0℃液化送去所述干冰机,液化天然气升温气化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一种利用LNG冷能制备干冰的系统,LNG储罐提供液化天然气,液态二氧化碳储罐提供液态二氧化碳,液态二氧化碳进入干冰机,进入干冰机后的液态二氧化碳,部分制成干冰产品,另一部分作为回收气(气态二氧化碳)流向压缩机,气态二氧化碳经二氧化碳加热器升温后流入压缩机,经压缩机压缩至0.50MPa(A)以上(优选为0.50~7.4MPa(A)之间)的高温高压气态二氧化碳。压缩机输出的气态二氧化碳进入第一换热器,在第一换热器中,LNG储罐提供的液化天然气与气态二氧化碳进行热交换,气态二氧化碳降温至-56~0℃液化为液态二氧化碳,然后将其送去所述干冰机。因此,该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LNG冷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损耗和生产电耗,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九丰燃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九丰燃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34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大功率射频连接器
- 下一篇:三维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