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创尿动力检测仪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3771.4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2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徐智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20 | 分类号: | A61B5/20;A61B5/391;A61B5/03;G16H10/6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王山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创尿 动力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尿液检测模块,尿液检测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称重式压一力传感器、微肌电测定电极以及条形测压带;尿液收集模块包括漏斗状集尿器和尿液容器,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漏斗状集尿器的颈部内侧壁,漏斗状集尿器用于导向尿液的流向;其中,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尿液压力数据;因而具有以下优点,无创检查、消除感染的风险以及降低患者的痛苦;检测报告均经专家审核,确保检测结论准确度;同期提供临床处理建议,实用性强;提供在线电子报告单和检测数据,通过网络数据库随时下载,有利于跨医院的专家诊断;尿液数据检测过程短,速度快,通过挡尿板有效的防止尿液溅到仪器上,方便漏斗状集尿器和尿液容器的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床医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创尿动力检测仪。
背景技术
下尿路功能障碍是指各年龄组患者排尿障碍的临床症状总称,包括尿频尿急、漏尿、排尿困难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难以准确评估下尿路功能,以至于诊断和治疗难以精准。尿动力学检测是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及传感器技术,检测下尿路各器官的压力、流率及生物电活动,从而评估下尿路排送尿液的功能和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精准的尿动力学检测,是直观量化下尿路功能较为理想的方法,是诊断与评估下尿路功能障碍的金标准,已成为泌尿外科临床之常规检查项目。
但是目前使用的尿动力检测有多项缺点:需要将导管经尿道插管进入膀胱,患者尿道疼痛明显,属有创检查;经尿道插管和膀胱灌注液体的过程会带入细菌,会引起继发性膀胱感染的可能;需插管的有创操作,操作疼痛等,难以应用为下尿路功能评估的体检项目;常规尿动力检测时间需三十分钟至一小时,耗时较长,门诊开展颇为不便;而且在收集尿液时,尿液容易溅到相关的仪器上,而且漏斗状集尿器和尿液容器难以进行更换,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提出无创尿动力检测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创尿动力检测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创尿动力检测仪,包括:
尿液检测模块,所述尿液检测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称重式压一力传感器、微肌电测定电极以及条形测压带;
尿液收集模块,所述尿液收集模块包括漏斗状集尿器和尿液容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漏斗状集尿器的颈部内侧壁,所述漏斗状集尿器用于导向尿液的流向,所述尿液容器用于收集尿液,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漏斗状集尿器的颈部内侧壁上,所述尿液容器的顶部开设有插口,所述漏斗状集尿器的下端插入所述插口的内部,所述尿液容器的底部安放在槽体的内部,所述槽体的底部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部一体成型有凹槽,所述称重式压一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凹槽的中部,所述底座的左侧设有挡尿板,所述挡尿板包括矩形支板和矩形卡板,所述矩形支板的顶部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矩形支板对所述漏斗状集尿器进行支撑,所述矩形卡板的中部开设有开口向下的卡槽,所述漏斗状集尿器的左端穿过所述卡槽的顶部,所述矩形支板和所述矩形卡板将所述漏斗状集尿器卡紧;
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尿液压力数据;
其中,所述称重式压一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尿液的总重量;
其中,所述微肌电测定电极用于检测尿道外括约肌肌电数据;
其中,所述条形测压带用于检测腹部压力数据;
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包括网络数据库以及线下数据库;
其中,所述网络数据库用于存储各项尿液数据以及各地专家给出的意见及建议报告数据;
其中,所述线下数据库用于存储各项尿液数据的标准数值以及尿液数据的相关资料。
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处理单元以及数据收集单元;
所述数据收集单元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称重式压一力传感器、微肌电测定电极以及条形测压带检测的数据数值;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将接收的尿液数据数值整理为表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未经浙江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37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